爱电竞
CN ∷  EN
爱电竞介绍

为何面积超越中国的西伯利亚资源全部归俄国所有

发布日期:2025-07-29 04:13 点击次数:180

世界上有一片神奇的土地,面积达到1284万平方公里,比整个中国还要宽广,却只属于俄罗斯。它就是西伯利亚,一个在地图上几乎覆盖了俄罗斯大部分土地的地区。

这儿的气温冷得令人难以置信,奥伊米亚康小镇曾记录过-71.2℃的极端低温,一碗热汤倒在空中,落地瞬间就变成了冰碴。不过,这片严寒的土地下面,却隐藏着足以让世界震惊的宝藏。

据说,贝加尔湖的淡水资源能供应全球人们饮用将近40年,这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地下储藏的钻石总量高达1.5亿克拉,贵重的天然气和石油储备也非常丰富,数不胜数。

西伯利亚不仅资源丰富,而且范围之广令人惊讶,从乌拉尔山脉开始,一直到白令海峡,向北到北冰洋,向南连接中蒙哈三国边界,总共占了俄罗斯的75%的土地。要是失去了这片地区,俄罗斯的领土面积会从1710万平方公里一下子变成426万平方公里。

虽然这片土地面积庞大,但居住在这里的人却不多。截止目前,西伯利亚的总人口大约只有4000万左右,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3个人,可说是世界上最荒凉的地区之一。

中原的王朝们很早就知道这片土地的存在,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北征匈奴,曾到过贝加尔湖附近。不过汉朝军队觉得这里太过荒凉,没有继续往北深入,统治的范围就停在了这里。

唐朝时期,政府在西伯利亚南部建立了安北都护府,表面上达到了一定的治理效果。不过,安史之乱一爆发,唐朝的国力大受打击,失去了控制这片遥远地区的能力,西伯利亚又重新变成了“无人之地”。

蒙古人在这里也曾短暂行使过统治权,元朝建立后,在西伯利亚设立了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还派人去北极地区搞探险。不过,他们的控制范围主要在南部,寒冷的北边一直没人去涉足。

明朝对西伯利亚的兴趣不大,那时皇帝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江南和沿海地区。郑和七次下西洋,开展海外贸易,但没人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开发那寒冷的西伯利亚,大家都觉得那地方没有什么商业价值。

匈奴、鲜卑、突厥等民族,主要是在南部草原进行放牧,到了冬天就会向南迁徙。对他们而言,西伯利亚只不过是迁徙途中的暂时栖身之地,并不是真正的家园。

相比之下,俄罗斯人对土地的热望特别强烈。1480年,他们摆脱蒙古金帐汗国的控制之后,便开始寻求新的发展领域。由于西面有欧洲强国的阻挡,只能把目光转向东方的乌拉尔山脉。

在1582年,一支哥萨克骑兵队伍挺身而出,成为开拓的先驱。这些人长期生活在寒冷的地域,已经习惯了恶劣的气候条件。他们携带火枪,从乌拉尔山越过,沿着河流一路向东拓展。

哥萨克人战斗力非常强悍,只有800人就打败了西伯利亚汗国。当时,欧洲贵族对皮草特别迷恋,西伯利亚的狐狸和貂鼠皮在欧洲市场上价值不菲,这也促使他们不断向东扩展。

到1600年,俄罗斯人已经接近贝加尔湖了,他们沿路建立据点,一方面开采资源,一方面不断向东推进。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据点逐步发展成城镇,成为统治的基础。

清朝这会儿开始关注俄罗斯的东边扩张,康熙年间,清军在雅克萨和俄军展开激烈争夺,两次包围将俄军困在城里,最终逼得对方开始谈判。后来,《尼布楚条约》成立,为两国的边界划出了明确的法理界限。

清朝一直没把西伯利亚放在心上,觉得那里的天气太差,不适合种田,也觉得没有必要在那儿费劲。官员们更关心江南的税收,对遥远的冻土荒漠一点兴趣都没有,这也为日后领土的变化埋下了隐患。

19世纪工业革命一开始,双方的力量差距变得越来越明显。俄罗斯掌握了蒸汽机和铁路技术,军事和运输方面的优势大大增强。而清朝依然停留在冷兵器的时代,国力逐渐衰败,没法应对外来的压力。

1858年和1860年,沙俄逼迫清朝签了《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把外东北超过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了俄国。从那以后,西伯利亚彻底归俄罗斯所有,变成了它的领土。

得到了土地以后,俄罗斯就着手开始开发。沙皇实施“惩罚性垦殖”的策略,将罪犯流放到西伯利亚进行开垦。这些人在严寒的冰天雪地中开辟农田,建立定居点,为之后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1891年,俄罗斯开始建造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条铁路总长超过四万公里,要穿越冻土、沼泽和森林,历经24年才竣工。它就像一条巨大的动脉,把西伯利亚和欧洲部分联结在一起。

铁路一通车,大批移民和货物开始涌入,推动新西伯利亚等城市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区域的重要中心。借助铁路运输,西伯利亚的矿产资源、木材等不断被运往欧洲,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财富。

在苏联时期,政府在那一带兴建了钢铁厂、矿山和水电站,把东部地区打造成了工业重地。这种做法促使一座座工业小城迅速发展起来,也吸引了大批移民前来定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伯利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德军逐渐逼近莫斯科时,苏联把西部的所有工厂都迁到了西伯利亚,依靠那里的丰富资源持续生产武器和弹药。不断的补给通过西伯利亚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前线,帮助苏联赢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要想充分开发西伯利亚,难度还是挺高的。就算是曾经的苏联,也没有在这里搞出根本性的变革。

西伯利亚的土地有90%都是永久冻土,夏天表面融化后就变成泥泞的泥潭,到了冬天则变得像铁一样坚硬。在建房子或工厂的时候,得挖几十米深的基础,否则就会因为冻土融化而倒塌。

气候条件也给生活添了不少麻烦,冬天长达半年多,气温经常降到-40℃以下,汽车必须停在暖库里,否则第二天就打不着火。农作物只能在夏天那短短的三个月里生长,粮食产量相对有限。

正是由于这些现实因素的影响,导致西伯利亚的人口增长一直难以实现。苏联解体以后,少数的年轻人纷纷涌向欧洲,新西伯利亚作为最大的城市,当时的人口只有180万左右,并且每年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渐渐离开。

为了吸引人口,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优惠措施,比如提供土地和建房补贴,但成效并不理想。

由于当地经济结构比较单一,80%的居民还在从事采矿、伐木和农业这些传统产业,这些行业技术水平不高,收入仅是俄罗斯欧洲地区的一半。没有发展高科技产业,导致无法吸引年轻人留下来。

由于气候寒冷,这里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除了少数几个大城市,绝大部分地方没有太好的公路和医院。冬天时大雪封路,一些偏远的小镇可能几个月都和外界断绝联系,生活所需只能靠提前储备。

虽然如此,西伯利亚对俄罗斯来说依然意义重大。这里出产了全国80%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仅仅依靠能源出口,就为俄罗斯带来了大量的收入,让它在世界强国之列站稳了脚跟。

从以上各种因素可以看出,俄罗斯能掌握西伯利亚,主要有三个关键原因:

第一,俄罗斯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第二,它利用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通过铁路和火器实现了扩张;第三,其他文明对这片地区的关注程度并不高。

现在的西伯利亚依然是俄罗斯的关键战略地区。它不仅拥有丰富的资源,为俄罗斯提供了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还为国家赢得了宽广的战略空间。可以预见,未来这片辽阔的土地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俄罗斯的命运走向。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