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CN ∷  EN
爱电竞介绍

中国人在拉脱维亚工作一年:几句打破刻板印象的实在话

发布日期:2025-09-11 19:57 点击次数:57

一、开篇先甩一句狠话

“你去拉脱维亚?那地方是不是天天下雪?当地人是不是都喝伏特加配黑面包?工资是不是低到只能啃土豆?”——去年我拎着行李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前,朋友圈留言清一色这种灵魂发问。我一条都没回,心想:行,等我落地活一年,回来再啪啪打你们脸。

二、落地第一天就被“穷国家”三个字打脸

飞机晚上八点落地里加,机场冷气嗖嗖的,我一边哆嗦一边排队过海关。前面一个拉脱维亚大叔回头看我护照,突然用带东北味儿的中文说:“中国人?欢迎!我去年才从广州进货回来!”我当时就懵了——这谁说的“拉脱维亚人不会说中文”?

出机场打Uber,司机小伙子一路放《野狼Disco》,边放边跟着哼。我好奇问:“你懂这词儿啥意思吗?”他咧嘴:“不懂,但TikTok上火的,就得跟上节奏!”——第一晚,刻板印象碎一地。

三、工资真相:不是土豪,但也绝对喝得起奶茶

来之前,我在网上查到拉脱维亚2023年税后平均工资1078欧,合人民币8400块。我心里拔凉:这在国内都不够房租啊!结果真拿到合同——我是IT支持岗,试用期1200欧,转正1500欧,公司提供宿舍,水电网全包。换算下来,每月固定支出0元。

我专门记了账:

- 午餐公司食堂:3.5欧,两荤一素,汤随便续;

- 超市牛奶1升0.99欧,鸡蛋10个1.5欧;

- 星巴克中杯拿铁2.9欧,比北京便宜一块多。

一个月吃喝加零花,400欧打住。剩下的1100欧,我直接打给老妈,她老人家数着到账短信惊呼:“闺女,你这是在欧洲还是在大排档打工?”——所以别再说“拉脱维亚工资低”,低不低,得看花多少。

四、天气:雪是真下,但没人让你裸奔

网传“拉脱维亚冬天零下三十度”,把我吓得不轻,羽绒服买了仨。结果一测,最冷那天零下18度,还是干冷,不刮风就还好。关键是——室内热到穿短袖!法律规定办公室22℃起步,公寓暖气24小时,我半夜被热醒,光脚踩地板都不冰。

反倒是国内南方朋友冬天发朋友圈“取暖全靠抖”,我截图发群里,他们集体闭嘴。

五、语言:不会拉脱维亚语=寸步难行?假的!

官方数据:里加市30%人口母语是俄语,英语普及率85%以上。我第一天去办银行卡,大堂经理直接领我到机器前,界面一键切中文。买电话卡,店员小姐姐用微信翻译跟我聊套餐。

唯一尴尬的是去医院体检,老大夫只会拉语和俄语。我蹦单词“stomach”“pain”,他秒懂,顺手在纸上画了个胃,箭头标注“OK”。交流靠比划,但效率奇高。——不会当地语言,生活照样能开外挂。

六、种族歧视?我碰到的更多是“社牛”

来之前,有人吓唬我:“拉脱维亚人排外,你亚洲脸会被盯!”现实是——

- 公交车上大爷看我站着,立马起身:“Lady, sit!”

- 酒吧里金发妹子凑过来:“Can I touch your hair? So silky!”

- 公司团建打野战,我躲草里,同事大喊:“Protect the Chinese panda!”

唯一一次“不友好”是深夜回家,两个醉汉冲我喊“Konnichiwa”。我回头一句“你好”,他们愣住,鞠躬道歉:“Sorry, thought you Japanese.”——这算歧视吗?我觉得更像喝大了的口嗨。

七、工作节奏:到点下班,加班老板比你还慌

国内995卷惯了,我第一天六点还在工位,老板拍拍我肩:“Go home, or I’ll get fined.”原来欧盟规定,员工每月加班不得超过8小时,超了公司挨罚。

后来我才懂,他们不是“佛系”,是“法系”。

- 午休一小时,雷打不动,会议室灯全灭;

- 周五下午三点,办公室秒空,老板带头去湖边BBQ;

- 年假25天起步,我第二年就能休,HR叮嘱:“必须休完,不休算违法。”

这一年,我胃不疼了,头发掉得少了,黑眼圈直接退市。

八、医疗:摔断腿,账单0欧

四月滑雪摔骨折,救护车呜啦呜啦把我拖走。心里拔凉:国外看病贵,得破产吧?结果——

- 急救车免费;

- 拍片+打石膏免费;

- 复健20次,每次3欧,相当于挂号费。

护士知道我是外国人,还塞给我一本中文《骨折后康复指南》,印刷精美,一看版权页:拉脱维亚卫生部出品。我发朋友圈,底下一水儿“羡慕到变形”。

九、吃喝:土豆没错,但人家还有800种吃法

说拉脱维亚只有土豆、黑面包、酸黄瓜的人,肯定没来过中央市场。

- 夏季草莓,比乒乓球还大,2欧一公斤;

- 新鲜三文鱼,整根没切的,9欧一公斤;

- 蜂蜜分花香、草香、森林香,我买了六罐背回国。

里加老城还有家秘鲁餐厅,烤羊排香到哭;越南米粉店24小时营业,老板是广西人,给我加香菜加到冒尖。——吃了一个月,我胖三公斤,谁再说“饮食荒漠”,我第一个掀桌。

十、物价:一杯啤酒1.5欧,出租车起步1.9欧

我专门拉表格跟北京比:

- 三里屯精酿60块一杯,里加老广场22块;

- 北京夜班滴滴起步15块,里加9块;

- 故宫门票旺季60,里加城堡套票10欧,学生半价。

工资1500欧,物价却跟国内二线持平,什么叫“购买力”?这就叫。

十一、华人数量:不多,但个个是宝藏

官方统计,拉脱维亚常驻华人不到两千,可个个身怀绝技:

- 东北大姐,90年代来练摊,如今拿下里加最大批发市场,员工全是本地人;

- 成都小哥,开了家川菜馆,麻辣香锅香到拉脱维亚总统府订餐;

- 广西师妹,学音乐的,现在在国立歌剧院唱女高音,一票难求。

我们每月聚一次,包饺子、涮火锅、教老外划拳。人少,反而更抱团。

十二、教育:娃不用卷,照样上名校

同事家娃五年级,每天下午两点放学,没作业,去森林观察蚂蚁。我惊掉下巴:“不补课?”同事耸肩:“想补也行,音乐、美术、曲棍球,随便挑,全免费。”

高考成绩全国通用,满分100,考60就能进拉脱维亚大学,QS世界排名500左右,跟国内部分985并肩。——关键是不用挤独木桥,娃不疯,家长也不秃。

十三、交通:小火车比地铁还准点

里加没地铁,但有轨电车咣当咣当,一分钟不差。Google地图实时更新,说8:15到,8:15车门准点开。

我从宿舍到公司,电车20分钟,上车刷卡,学生价0.6欧。一个月交通费不到100块,北京地铁族哭晕在早高峰。

十四、自然风光:免费5A景区,管饱

拉脱维亚国土一半被森林覆盖,法律允许任何人自由行走、采蘑菇、摘蓝莓。

- 周末搭同事皮卡,四十分钟到海边,白沙细到踩奶;

- 秋天森林徒步,一抬头,鹿角就在十米外盯你;

- 冬季湖面结冰,老板发冰鞋:“走,去湖中心开会!”

一句话:大自然不要钱,还包邮。

十五、最扎心的对比:我国内同学,月薪两万仍喊焦虑

同时期,国内闺蜜在深圳鹅厂, package 年35万,听起来吓人。可她给我算:房租5500,通勤打车2000,外卖3000,化妆品衣服5000,给父母5000,再扣个税,到手只剩零头。每天凌晨一点下班,颈椎反弓,体检报告红到发紫。

我1200欧,活得像人;她两万五,活得像机器。——谁该同情谁?

十六、回国前夜,房东奶奶给我塞了瓶自家果酱

奶奶80岁,独居,懂六句英语。一年来,她每周给我送苹果,用拉语说:“Tava māja.”(你家。)

临走那晚,她递给我玻璃瓶,里面紫红色果酱,标签手写“For my Chinese granddaughter.”我瞬间泪目。

这一刻我明白:所谓“刻板印象”,在人情味面前,脆得像薯片。

十七、总结几句掏心窝的实在话

1. 拉脱维亚不富,但“穷”的是数字,不是生活;

2. 语言关没想象中高,脸皮厚+翻译软件就能横着走;

3. 种族歧视?更多是好奇,别玻璃心;

4. 工资换算成人民币不惊艳,但购买力实打实;

5. 工作与生活分得清,健康比KPI贵;

6. 大自然免费续命,适合被内卷毒打的我们;

7. 华人不多,机会不少,敢拼就能开出花;

8. 刻板印象就像旧毛衣,脱下来才发现外面有太阳。

所以,如果有人再问我:“拉脱维亚值不值得去?”我会把房东奶奶的果酱往桌上一放,说:“值不值,舌头知道,心跳知道,你亲自来一年,全知道。”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