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CN ∷  EN
爱电竞介绍

中方反制还在发力,美军稀土荒再创新高,英媒:14年来前所未有

发布日期:2025-10-08 06:18 点击次数:111

美国从未想过,一颗小小的稀土,竟能成为悬在美军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一声令下,关键稀土出口管制,瞬间让西方军工巨头陷入绝望。

锗和镓价格飙升至14年新高,F-35延期、M1A2停产,西方供应链濒临崩溃。这正是中国“稀土杠杆”的威力展现,让美国霸权工具首次失灵。

一场无声的供应链风暴,正从遥远的东方席卷而来。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交易员们紧盯着屏幕,但往日里频繁跳动的锗和镓报价栏,如今却是一片令人不安的空白。这片空白,比任何暴跌的曲线都更让人心惊。

市场上的温度早已传导到了价格上。锗金属的价格已经飙升,一度逼近每公斤5000美元的大关,创下了十四年来的最高纪录。就在九个多月前,当中国正式启动出口管制时,它的价格还徘徊在1250美元左右。

镓的境遇同样如此,从过去的每公斤680美元,一路冲到了2350美元。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西方国家几乎耗尽的战略库存,以及一个残酷的现实,市场上,再也找不到能够替代中国的供应商。

这场风暴的终端效应,已经清晰地显现在那些最依赖尖端科技的领域。波音公司为了F-15EX战斗机雷达的核心材料,在全球范围内疯狂寻找镓的货源,却四处碰壁。

而在欧洲防务展上,一些备受瞩目的高科技装备,最终只展出了样品模型,实机因为关键部件的缺失而无法到场。这一切都在宣告,这绝非一次普通的贸易摩擦,而是一次精心布局的“稀土杠杆”效应的全面展现。

很多人以为,谁掌握了矿产资源,谁就掌握了话语权。但中国的稀土杠杆,其真正的支点,从来就不是建立在储量垄断之上的。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基于技术霸权和成本鸿沟的绝对优势。

一个令人意外的事实是,美国本土就坐拥着近200万吨的稀土储量,而巴西的储量更是占到全球的16.2%。但这些庞大的数字,在现实面前却显得苍白无力。

问题出在哪里?答案是提纯。美国本土的稀土矿产纯度普遍不足,如果直接使用,最终产品的质量将大打折扣。而要自行提纯,成本又高到令人难以接受。

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许多国家辛辛苦苦开采出稀土矿,最终还是得把它们千里迢迢地运往中国,进行最关键的分离和提纯工序。

真正的壁垒在于技术。中国手中掌握着接近50万件稀土相关的专利,占据了全球总数的一半以上,早已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专利护城河”。

成本的差距更是直观。处理同样300克的含氧化物,中国的成本大约是48美元,而美国的成本则高达180美元,足足是前者的三到四倍。这种压倒性的成本优势,让任何试图绕开中国的尝试都变得不切实际。

美国方面评估,即便现在不计成本地投入巨额资金,想要从零开始,自主研发并应用一整套完整的稀土技术,至少也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这个时间差,就是中国手中最稳固的支点。

稀土断供带来的冲击,绝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线性关系。它更像多米诺骨牌,通过一个个关键“节点”元件的缺失,引发了西方军事工业从单一武器到整个生产体系的连锁反应。

以镓(Ga)为例,它是制造氮化镓(GaN)的关键。而氮化镓,正是F-15EX战斗机那款先进的AN/APG82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核心组件。当镓的供应中断,雷达模块的生产线就只能停摆。

波音公司的采购经理们心急如焚,却发现没有供应商敢接这个烫手山芋。他们担心,一旦将从中国进口的镓转售给波音,自己将永久失去从中国采购的资格。

另一个关键节点是锗(Ge)。美军现役的M1A2主战坦克,其引以为傲的热成像仪,离了锗就成了睁眼瞎。如今,随着锗的短缺,坦克的生产已经陷入停滞。

类似的“节点”还有很多。用于强化海军舰艇钛合金的铼(Re),用于坦克激光测距仪的钇(Y),用于第五代战机发动机高强度叶片的锑(Sb),每一个都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种由点及面的冲击,最终演变成了系统性的风险。被寄予厚望的F-35战斗机,其关键的技术升级计划已经被迫推迟,预计要等到2031年左右才能完成,比原计划晚了整整七年。

原材料价格的飞涨,更是让单架F-35的成本暴涨了18%。面对这种既延期又超支的局面,连美国空军都忍无可忍,一度拒绝接收部分新批次的战机,暴露了整个项目管理体系的脆弱性。

这种恐慌迅速蔓延到了金融市场。洛克希德·马丁、波音、雷神、通用动力,这些军工巨头的股价应声而落,普遍出现了约3%的下跌,这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供应链稳定性的极度悲观。

更深层次的危机在于,根据美国国防软件公司的统计,有超过八万种美军装备的部件,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中国的稀土。

这已经不是局部问题,有观点甚至认为,若这种状况持续,美军的整体技术水平可能会倒退回海湾战争时期。

中国的稀土杠杆之所以在当前这个时间点,能发挥出如此巨大的威力,其深层原因在于,国际贸易规则出现了“真空”,而美国传统的施压工具,也几乎全部失效。

历史似乎开了一个玩笑。回溯到2014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曾在美国联合多国的诉讼下,裁定中国当年限制稀土出口的政策违反规则。那时的规则,是美国手中的利器。

然而时过境迁,近年来,恰恰是美国一手阻挠关键法官的任命,导致WTO的上诉机构陷入了事实性的停摆。当年束缚别人的绳索,如今已不复存在,这反而为中国的反制措施提供了绝佳的“规则真空”。

面对中国的出口管制,美国并非没有尝试反击。加征高额关税等经济大棒轮番上阵,但最终都未见成效。在核心技术和成本优势面前,这些传统手段显得力不从心。

外交上的施压和军事上的围堵,同样没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当博弈进入深水区,筹码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美贸易谈判桌上,稀土供应始终是一个核心议题。

中方的原则清晰而坚定,不能接受自己国家的资源,被用来制造反过来危害自身安全的武器。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逻辑闭环。

交易员们现在面临的,就是一个具体的例证。哪怕只是采购区区10公斤的锗,也需要经过极其严格的审查,其中一个审查目的,就是确保这些战略资源最终不会流向美国军方。

在这种局面下,美国发现自己手中缺乏真正有效的筹码,来迫使中国做出让步。曾经屡试不爽的霸权工具,这次似乎真的不灵了。

短期来看,西方军事工业似乎除了被动承受供应链中断带来的痛苦,并没有太多选择。库存正在耗尽,替代方案遥遥无期,一个个雄心勃勃的军工项目,只能在等待中不断延误。

而从长远来看,这场由稀土引发的危机,远非一次性的禁运事件那么简单。它更像一个开端,标志着全球战略资源格局,正式进入一个围绕技术、成本和规则进行更复杂长期博弈的新时代。

这迫使美国及其盟友必须直面一个艰难的抉择,一方面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另一方面,则必须开始规划那条虽然自主可控、但注定无比昂贵的全新供应链。这无疑是一场耗时漫长且代价高昂的挑战。

伦敦金属交易所那块空白的报价屏,或许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这个新时代的象征,无声地预示着这场博弈的长期性、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棋局,才刚刚开始。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