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方表态,可随时向中国提供发动机,C919的动力问题,美国没招了
【美国那边耍花样想用发动机出口当牌子压中国,结果闹了半天自己灰溜溜又把 supply 恢复了】
你看
美国那帮人,平时就喜欢用点花头,想拿出口发动机当个“棒棒糖”来逼中国
去年到今年,他们就折腾了一阵子,想限制中国购买那款LEAP-1C发动机,毕竟这款发动机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和法国的赛峰集团合作的CFM国际公司出的,推力在12到15吨上下,效率高油耗低
像个“油老虎”一样在全球民航市场混得挺开
你知道的,C919的动力头一开始全靠它
由于国产的还没完全爬起来
不过,事情闹到今年五月底,美国商务部突然就宣布暂停中国的LEAP-1C出口
理由竟然是“国家安全考虑”
这就像你平时吃饭被说“不能吃辣”,突然变成了“不能吃辣椒”一样突然
早在2020年,美国就考虑过限制零件供应,这次一下子就真把货给断了,通用电气那边收到通知
结果中国商飞那边的装配线就受影响了,原本打算2025年交付50多架飞机
结果只好“打了个折扣”重新安排
真是拿这个当个“话柄”在贸易和技术上逼中国
但你知道奇怪的事儿,这招没坚持多久
到了7月3号,商务部又放话说“解除禁令”
有人搭我讲,是中美贸易谈判的“调味品”
其实背后原因很简单,美国不想彻底断掉这块大蛋糕,CFM公司从C919订单里赚了不少,光是订单就上千台
再加上中国市场在全球航空市场里,咱们的份额大得让美国企业也舍不得完全退出
供应链一旦断了,谁都不愿意
供应恢复之后,咱们的C919又逐渐进入正轨,像东航、国航、南航这帮大哥们又开始接新飞机,航线也跑得越来越多
像是“火车头”一样带动着国内的航空业发展
这一幕也让人看出,咱们的“软肋”其实挺明显:关键部件太依赖国外供应
除了发动机,航电系统还要靠霍尼韦尔和罗克韦尔柯林斯
起落架、刹车系统也得靠美国的派克汉尼汾
美国的出口管制法随时就能搞你个“措手不及”
要想真正走向自主,咱们就得加快推进国产化
但话说回来,美国这反复无常的作风
也让全球供应链看清楚了:谁都不想被政治绑架成“人质”
刚好在美国恢复供货没多久,俄罗斯就“趁热打铁”了
8月21号,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的总经理谢尔盖·切梅佐夫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直截了当地说:“倘若中国有需求
俄方随时准备提供航空发动机
”他还具体提到PD-14、PD-8和即将问世的PD-35,这些都是俄罗斯自己研发的“花头”
你知道的,俄罗斯的PD-14推力在14吨上下,已经在MC-21客机上用过了,性能和LEAP-1C差不多,涵道比高,噪音低,2021年就拿到认证了
PD-8是个“小弟弟”,推力8吨,主要是给支线飞机用
比如SSJ-100那种
而PD-35就大了,推力35吨
主要瞄准宽体机CR929的那一档
切梅佐夫说得挺直白:“我们懂中国的难处,美国不给
”俄罗斯这个航空大国,底子厚,苏联时代就搞出过伊尔-96、图-154,至今还在生产MC-21
你想,俄罗斯被欧盟和美国制裁,航空零部件都被封堵
自己也很难搞出“新花样”
这样他们对于中国的情形感同身受,觉得“你我都是被封的那一方”
这次表态绝不是空话,俄罗斯有完整的生产线,能大规模生产PD系列发动机,出口经验丰富,技术底蕴深厚
打算趁机拉近和中国的合作关系
为什么俄罗斯会在这个时候“放话”
一方面,咱们中俄关系稳得像“老铁”,早年合作过CR929宽体飞机,但后来俄罗斯由于技术分歧和制裁压力
这阵子俄罗斯主动提出来“卖发动机”,可能是想把关系拉得更近
顺便出售自己家“花头”
另一方面,美国刚刚恢复供应,俄罗斯这个“补刀”一招
就是让美国的“面子”挂不住
你要知道,假如C919用上PD-14,改装成本不低,还得重新走一遍适航认证流程,但作为备用方案
中国商飞这边还没有急着回应,毕竟长江-1000A的研发还在推进中,但俄罗斯的橄榄枝
你看,国际贸易就是这么“精彩”,你卡我脖子,我就去找别人
谁都不想把自己“绑在一块”
俄罗斯虽然技术还比不上美欧,但可靠性高,价格实惠
在极端天气下表现也不错
PD-14的燃油效率比老款的D-30KP高了大概15%,用的钛合金和复合材料,寿命也长,改装到C919上
假如真正需要过渡,俄货也不是“摆设”,至少能让咱们的生产线继续跑着
【国产动力快马加鞭,前景亮晶晶】
讲真,咱们自己研制的动力,虽然还在追赶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的长江-1000A(CJ-1000A)就是为C919量身定做的“金刚”
推力在13到15吨,涵道比还挺高,达到9比1,使二级风扇、六级低压涡轮设计,高压涡轮叶片用的都是第四代单晶合金,气膜冷却技术能耐到1700度
跟国外的“花头”差不多
你知道,今年三月,长江-1000A在运-20上挂飞测试,推力达到了14.5吨,推重比4.5
比LEAP-1C还强点儿
研发进度挺快的,按照计划,2025年就能完成核心机验证
2027年就能正式交付
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张彦仲还在央视节目里说,项目整得挺顺利
这个发动机不是从零开始的,吸收了不少国际经验
但核心技术是咱们自己搞出来的
风扇叶片、燃烧室设计这些技术,都是咱们自主研发的
和俄罗斯的PD-14比,长江-1000A更适配C919的机身结构,集成度高
不用大动手脚就能装上去
你想,咱们的“长江”系列,未来还可以用在宽体飞机上,比如那款对标波音787的“C929”,航程能跑12000公里
说实话,咱们的航空发动机集团投资了几百亿,建了个“太仓工厂”,测试设备那叫一个齐全,院士、企业合作也很紧密
把材料和工艺难题都解决了
你知道的,美国供应一恢复,咱们还是用的LEAP-1C,但国产化率已经逼近一半
为什么不急着换俄罗斯货
由于咱们要走长远——自己研发才是硬道理
C919订单早就破千架了,国产发动机能带动整个产业链,价格也能更便宜
等长江-1000A成熟了,还能用在C929那款宽体机上,那个飞机要比波音787还大,航程能跑12000公里
咱们的航空集团投入几百亿,建设了先进的测试基地,院士团队和企业合作紧密
攻克了材料、工艺的难题
你说,美国一旦恢复供应,咱们还是坚持用国产的,国产化率已经超过半
发动机国产化,几乎就是“航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啃这个“硬骨头”很难
俄罗斯虽然给了“底气”,但真要靠自己
这也体现出大国之间的“博弈”——技术自立才能不被动
咱们的C919,从2008年启动到这阵子
已经跑出了一段“路程”
去年开始交付,像东航、国航、南航都在买
2024年计划交付12架,明年目标超过30架,还在拓展国际订单,比如印尼、文莱
未来还打算挤进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
发动机情况搞定后,C919的竞争力会更强,价格比波音、空客低20%
俄罗斯的PD系列也想出口,MC-21订单超过200架
要是中俄合作,发动机互换变成现实
CR929宽体飞机以至于可能“重启”
你知道的,美国的制裁反而让自己“吃亏”
GE、CFM的市场份额大减
中国自主研发成功,未来全球航空格局就变成了“波音、空客、中国”三足鼎立
长远来看,美国的招数也没用
中国的航空工业,年产值超过一万亿,带动了百万就业,发动机的突破
俄罗斯的“出手相助”,让美国的“施压”变得“无力”
咱们的动力这条“路”越走越宽
虽说C919还在成长,但动力“稳了”
-
2025-10-11【国产电影】孙安动本
-
2025-10-11【国产电影】生命的火花
-
2025-10-11【国产电影】阿娜尔罕
-
2025-10-11黄海惊魂:一枪为何让朝鲜商船瞬间“逃窜”,背后暗藏惊天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