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CN ∷  EN
新闻动态

1974毛主席传递“暗语”,周恩来心领神会,促一老干部重回中央

发布日期:2025-07-10 12:08 点击次数:139

这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一次密谈!

1974年,已经81岁高龄的毛主席神秘地将周恩来叫到他的房间,随后在纸上歪歪扭扭写下了几个字。

而周恩来在他勉力写下第3个字的时候,就已经心领神会,连忙默契地接过毛主席的话茬,将这4字补全。

随着毛主席的点头赞许,改变中国命运的一项任命就此诞生。

这4字究竟是何内容?随之而来的那项任命,又是怎样“改写历史”的呢?

这一切,要从毛主席的81岁生日说起。

当时,毛主席的身体已经到了整日缠绵病榻的地步,但由于他对新中国的未来忧心忡忡,病情陷入了反复,怎么也不见好。

为此,他决定前去长沙调养身体,在那边清静的环境中思考一些问题。

事实上,在这个时候,毛主席已经对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命下定了决心,但出于谨慎,他还是叫来了周恩来,想要和他一同商讨这个决定。

12月23日,周恩来如约来到长沙,向毛主席汇报关于四届人大的准备情况。

在谈到未来人事安排问题时,毛主席向周恩来提及了一个被“边缘化”很久的老干部。“他政治思想强。”毛主席笑着,指了指自己的脑袋,作出了对这人的评价。

周恩来闻听此言不由得眼前一亮,些许错愕之后,他心领神会。

原来,毛主席说这句话的时候,用了一个反常的表达方式,在提到“政治”二字的时候,毛主席选择了用英文代替,如此一来,除了周恩来之外,在场的其他人便不会听懂毛主席的暗示了。

或许是为了给周恩来吃一个“定心丸”,毛主席还强撑着病体,拿着笔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一行字,“人才难……”。

由于毛主席的身体久病不愈,这几个字已经让他精疲力尽了,但周恩来凭借多年的默契,接过了毛主席的话茬,补全了这4个字:人才难得。

毛主席对老搭档的默契很是欣慰,当即便连连点头以示赞同。

当然,一句评价并不能影响中央政治局的任命,为了给这位人才保驾护航,周恩来并没有立刻选择回京。

恰巧几天后就是毛主席的生日,周恩来便留了下来,计划着为毛主席操办完生日再走。

在毛主席生日当天,周恩来特意命人为主席准备了几道家乡的糕点,可能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毛主席在那天显得格外精神,以至于在晚饭结束后,还拉着周恩来一同畅聊。

在谈及接下来的中央会议上任命问题时,毛主席提议,要将这位老干部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

很快,那4个字还有毛主席的提议就传遍了中央,决策层经过慎重讨论,决定采纳毛主席的提议,让这位老干部担任上述职务。

只不过,这次任命也并没有很顺利,为了防止节外生枝,毛主席还在那场谈话时,给了周恩来一把“尚方宝剑”。

那么毛主席是如何交代周总理的?这个被寄予厚望的老干部究竟是何许人?

事实上,这个老干部不是别人,正是远在江西被下放多年的邓小平。而毛主席对他的重新启用,恰恰是出于二人多年的“政治默契”。

自从1971年的那场事变发生后,邓小平便敏锐地察觉到,毛主席有了难处,中央也面临着困局。于是,他便两次写信给毛主席,表示想要出来为国家做一些工作,他深知,中央决策层急需修复那件事所带来的恶劣影响。

当然,毛主席也有同感,他深知,新中国的发展不能掌握在一些无能者的手中,于是,远在江西的邓小平又重新被毛主席寄予厚望。

1973年邓小平调回了北京,并召开会议,宣布了对邓小平的任命,只不过,邓小平的复出引来一些人的嫉妒,有些工作甚至无法顺利展开。

为此,毛主席便又在1974年亲自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一些从中作梗的人进行了批评,当众作出了对邓小平寄予厚望的态度。

这时候,邓小平已经陆续恢复了职位,为了让他尽快接手更全面的工作,毛主席在长沙与周恩来展开了密谈。

谈话中,毛主席了解到中央干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便特意要求周恩来在回北京后,务必把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开好、把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好。

尤其是不要受哪些人的干扰,“他们闹他们的,你做你的,放手办事”。这句话无疑成了周恩来手中的“尚方宝剑”,很快,在不久之后的会议上,大家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选举邓小平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

就这样,邓小平重新回到了党、政、军主要领导工作的第一线,为今后的改革开放等重大决策做了许多前提工作。

参考文献:1.毛泽东最后一次离京的决策:再次选择了邓小平,中国发展门户网,2011年01月31日。2.毛泽东的生日往事,澎湃新闻。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