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CN ∷  EN
爱电竞介绍

强推!《孙子兵法》让无数读者意犹未尽!

发布日期:2025-08-04 09:57 点击次数:91

第六章 势篇

孙子曰:凡治众[1]如治寡,分数[2]是也;斗众[3]如斗寡,形名[4]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5]而无败者,奇正[6]是也;兵之所加,如以投卵者[7],虚实[8]是也。

东汉·曹操:“用兵任势也。

唐·李筌:“陈以形成,如决建瓴之势,故以是篇次之。

宋·王皙:“势者,积势之变也。善战者,能任势以取胜,不劳力也。

宋·张预:“兵势已成,然后任势以取胜,故次《形》。

凡战者,以正合[9],以奇胜[10]。故善出奇者[11],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12]。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13]之变,不可胜听[14]也;色不过五,五色[15]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16]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17]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18]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19],孰能穷之?

激水之疾[20],至于漂石[21]者,势也[22];鸷鸟[23]之疾,至于毁折[24]者,节[25]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弩[26],节如发机[27]。

纷纷纭纭[28],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29],形圆而不可败[30]也。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31]。治乱,数也[32];勇怯,势也[33];强弱,形也[34]。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35];予之,敌必取之[36]。以利动之,以卒待之[37]。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

人[38],故能择人而任势[39]。任势者,其战人[40]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41],危则动[42],方则止[43],圆则行[44]。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45],势也。

[1]治众:管理人数众多的军队。治:治理,管理。

[2]分数:军队的编制和组织。

[3]斗众:指挥人数众多的人作战。

[4]形名:旌旗曰形,金鼓曰名,古时军队使用的指挥工具、联络信号等,这里引申为指挥。

[5]必受敌:军队全部受到敌军的攻击。必:通“毕”,在这里引申为全部。

[6]奇正:古代兵法的常用术语。一般的、常规的兵法称之为正,特殊的、变化的兵法称之为奇;先出招为正,后出招为奇;正面迎击的部队为正,侧面包抄、采取迂回战术的部队为奇;明攻的策略为正,暗袭的策略为奇。总体概括就是,在人们意料之中的事就是正,出乎人们的意料的事就是奇。

[7]以投卵:用坚硬的石头碰鸡蛋,比喻实力强的部队进攻实力弱的部队,实力弱的部队会不堪一击。:磨刀石,这里泛指坚硬的石块。卵:鸡蛋。

[8]虚实:两军兵力空虚或充实。

[9]以正合:让军队与敌人正面交战。合:交战。

[10]以奇胜:以奇兵取胜,出奇制胜。

[11]善出奇者:善于使用奇计的人。

[12]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像天地万物一样变化无穷,像江河的水那样长流不息。竭:枯竭。

[13]五声:古代的五个音阶,这五音分别是宫、商、角、徵、羽。

[14]不可胜听:听不尽的音乐。胜:在这里作“尽”解。

[15]五色:自然界基本的颜色,即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

[16]五味:事物基本的味道,酸、甜、苦、辣、咸五种。

[17]战势:这里指具体的兵力部署和作战方法而形成的战争态势。

[18]不可胜穷:无穷无尽的意思。

[19]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这里指奇的策略和正的策略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就如同顺着圆环旋转一样没有止境。

[20]激水之疾:湍急的流水以飞快的速度奔泻。疾:急速。

[21]漂石:把石头冲走。

[22]势:势态,这里指具有巨大冲击力的态势。

[23]鸷鸟:鹰、鹫之类的猛禽。

[24]毁折:捕杀、损伤。

[25]节:时机、关节。

[26]弩:拉满待发的弓箭。

[27]发机:触发弓弩的机钮。

[28]纷纷纭纭:多杂紊乱的样子。

[29]浑浑沌沌:混迷不清的样子。

[30]形圆而不可败:形圆是一种呈圆环形的阵势。这种阵势,首尾相接,运动自如,利于防守。

[31]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军队要示敌混乱,本身必须严整;军队要示敌怯懦,本身必须勇敢;军队要示敌软弱,本身必须坚强。

[32]治乱,数也:军队的严整或者混乱是由军队的编制和组织是否合理决定的。数:即“分数”,指军队的编制和组织。

[33]勇怯,势也:战争态势的优劣决定士卒的勇敢或怯懦。

[34]强弱,形也:双方的实力决定军队战斗力的强弱。

[35]形之,敌必从之:以假象迷惑敌人,敌人必定上当,作出错误的举动。形,假象,向敌人示以军形。

[36]予之,敌必取之:先用小利引诱敌人,敌人一定会上钩。

[37]以利动之,以卒待之:用小利引诱敌人中计,用伏兵伺机破敌。

[38]不责于人:不苛求下属。

[39]择人而任势:挑选合格的人材,充分利用或创造有利的态势。择:选择。任,任用。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40]战人:指挥军队与敌人作战。

[41]安则静:把放在平坦安稳的地方,它们就会静止不动。

[42]危则动:把放在险峻的高处,它们就会自行滚动。

[43]方则止:方形的物体容易静止不动。

[44]圆则行:圆形的物体容易滚动自如。

[45]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从高达七百丈的山顶向下滚动圆石。

孙子说:一般来讲,管理人数众多的军队,就像管理人数很少的军队那样容易,是军队编制和组织得合理的原因;指挥大部队作战,能够像指挥小部队作战那样得心应手,是因为旌旗鲜明、鼓角响亮,通讯联络畅通;能使全军在遭受敌人进攻时不致失败,关键在于“奇正”战术的运用要随机应变;指挥军队进攻敌人,就像用坚硬的石头砸鸡蛋那样一击即溃,关键是避实击虚策略的正确运用。

通常,作战总是以“正”兵迎敌,以“奇”兵取胜。善于用奇兵取胜的将帅,他的战术变化,就好像天地的运行一样,无穷无尽,像江河的流水一样,永不枯竭。周而复始,这是日月运行的规律;衰而复盛,这是四季更替的法则。音调不过五种两种,但奇正的变化无穷无尽,不可胜数。奇与正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就像顺着圆圈旋转那样,无头无尾,谁又能穷尽它呢?

湍急的流水快速地奔泻,以致能够把石头漂浮移动,那是由于水势强大的缘故;凶猛的雕鹰奋飞搏击,以致能捕杀雀鸟,那是由于掌握了时机节奏的缘故。因此,善于指挥战争的将帅,他所造成的态势总是险峻逼人,发起攻击的时机节奏总是短促迅捷。这样的险势就像张满了的弩弓,箭在弦上,蓄势待发;这样的短促节奏就像用手扣动扳机一样,一触即发。

战旗纷飞、人马混杂,在混乱中指挥战斗,要能保证自己的军队整齐不乱;兵如潮涌,浑沌不清,要使自己的军队阵形周密而立于不败。向敌人显示混乱的假象,是建立在对自己的军队有严整的组织管理的基础之上;向敌人显示怯懦,是由于本军将士有勇敢的素质;向敌显示弱小,是由于自己拥有强大的实力。严整或者混乱,是军队组织编制好坏的结果;勇敢或者怯懦,是士兵素质态势的外在表现;强大或者弱小,是军事实力大小的显现。所以,善于调动敌军的将帅,用伪装假象迷惑敌人,敌人就会听从调动;用好处引诱敌人,敌人就会上当前来夺取。用利益来引诱调动敌人,并以重兵等待敌人,伺机聚而歼之。

所以说善于作战的人,总是注意造就有利于己的必胜态势,而从不对部属求全责备。因此他们能够很好地量才用人,利用和创造必胜的态势。能够充分利用必胜态势的人,他们指挥战争就像转动木料、石头一样。木石的特性是,放在安稳平坦的地方就静止不动,放在险峻陡峭的地方就会滚动;方形的木石容易稳定静止,圆形的木石则滚动自如。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像把圆石放在万丈高山上往下滚一样,这就是所谓的“势”。

本篇与上一篇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是继上一篇的主旨接着论述“攻守”战术,详细讲解了“形”与“势”之间的不同。“形”指的是运动的物质,“势”则指物质的运动,可以说,“形”是基础,“势”则是结果,“形”有展示显露的端倪,而“势”则是现象之下隐藏的必然趋向。

物质之“形”是客观存在,运动之“势”则可以主观造就,有了军事实力之“形”,还需有善于造势、用势的出色指挥官,否则,优势实力便不能化为必然胜利之“势”。将帅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战争的胜负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孙子先在《形篇》中讲述了军事实力的重要性和对客观条件的有效利用,强调客观物质力量的积聚,又继而在《势篇》中着重论述战争指挥者的“治”“斗”“变”与“任势”,即造势与用势,强调的是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

《势篇》论述的主要问题,是战争的结果是将帅们战术原则的运用和必胜态势造成的。

首先,用兵作战时,将帅想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军队的实力得到最大限度的运用,就必须掌握好四个环节:“分数”“形名”“奇正”“虚实”。“分数”就是部队的组织编制,这是治理全军、统率兵众的关键,如果编制有序,组织严密,部队的管理就能轻松自如,因此孙子把“分数”排在第一位。“形名”就是部队通风报信的能力:目之可见为形,此处指用于联络的旌旗;耳之所听为名,此处指传达进退命令的金鼓号角。指挥者的意图能否顺利传达、部队能否及时调度,靠的就是“形名”,这直接关系着战局的进行和胜败,所以居次位。“奇正”是用兵的战术及其变化。正面迎敌为正,侧面袭击为奇;明攻为正,偷袭为奇;按常规作战为正,采用特殊战术为奇。“奇正”战术的正确使用和灵活变化,是军队遭到敌人攻击而不被打败的成功诀窍。最后是“虚实”,就是指行军作战要善于避实击虚,造成以实击虚、以石击卵的绝对优势,这正传承了《形篇》中讲到的“胜于易者”“胜已败者也”。

总体来说,想要取胜,就要有严密的组织体系、畅通的指挥通讯系统、奇正结合灵活机动的战术和正确选定的主攻方向,四者有着严密的逻辑联系和逻辑顺序,必须紧密配合,才能把胜利由可能变成现实。

其次,本篇又单独拿出“奇正”,进行深入讲解,提出“以正合,以奇胜”的重要命题,论述了奇正相依相存、相互转化的无穷魅力和致胜奇效。用兵打仗无非奇正两种战法,一般的使用原则是用正兵迎击敌人,尤其是在防守过程中,更应集中兵力有效地拦击进犯之敌。在主动进攻时,则要用奇兵获取胜利,更要攻其不备、出奇制胜。这是奇正战术的第一层基本原则。在“奇正”战术中,孙子突出强调的方面是“奇”,因为“奇”本身超出常规通法,“奇”的变化无穷无尽,难以胜数。天地、江河、日月、四时的无穷无尽、循环往复,五声、五色、五味的变幻组合、层出不穷,孙子用一系列美妙精到的比喻,将难究其义、不见其形的奇正之变、奇正相生等抽象理论,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不由人不服。这是第二层,就文章之道而论,也是一例“以奇胜”的成功典范。奇也好,正也罢,都是方法,而不是目的。相依相存、相互转化的目的是为了造成必胜的态势,譬如疾可漂石的水势,速可毁折的节奏。善战者用奇正之术,目的在于营造“势如弓广弩,节如发机”的兵势,可以突发奇兵,直捣黄龙,大获全胜。这是第三层,结束对奇正的分析。第四层便进入奇正的运用,指出造成出奇制胜的兵势,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完善自我,部队要训练有素、组织严密,能在人马杂乱、战旗纷飞的混战中,做到建制不乱,指挥有力;要布阵周密、首尾相接,能在兵如潮涌、浑沌不清的情况下,做到圆润自如,立于不败。二是诡道诱敌,隐蔽真相,示敌以伪装,掩盖真实目的,给敌以小利,引诱敌人上当,听从我们的调动,然后聚而歼之。治乱、勇怯、强弱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它不仅是由客观情形与实际力量决定的,而且对立的两方面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即有治方可示敌以乱,有勇方可示敌以怯,真正强大方可伪装弱小,否则诡道诱敌便无从谈起。如果按孙子固有的思路和习惯的做法,我们也可将完善自我称为“正”,而将诡道诱敌叫做“奇”。奇正相生,“正”是母亲而“奇”为子息,辈份是不能乱的。

最后,要选择适当的人充任战争的指挥,认清自己的有利形势,并最终把胜势变成实实在在的胜果。上文中提到孙子有“势险”“节短”两个重要原则,是对《计篇》中“造势”形成优势。这一切都是主观努力的结果。但“造势”不过只是条件的准备而已,“任势”才是最关键的。有了优势而不利用,优势就没有意义,“造势”也就不知是为谁辛苦为谁忙了。因此,“择人而任势”便是必然的逻辑终点。孙子明白地表示,人的因素是第一,将帅起决定作用。善于指挥打仗的将帅,“求势”而不“责人”,“择人而任势”。能够充分利用有利态势的将帅,所指挥的军队就像从万丈高山之上滚动冲下的圆形木石一样,势不可挡,无往不胜。

本篇从一开始先说明“势”的基础——分数、形名、奇正、虚实,再说明造“势”的方法——以正合、以奇胜,最后说明用“势”的关键——择人任势。文章以优美的文字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将生涩的军事理论深入浅出地讲解出来,可以使读者轻松了解并认同这种战略思想,通篇下来,令人如含英咀华,回味无穷。

军事篇:刚愎自用遭惨败

在《势篇》中,孙子把将领的作用摆在了首位。他认为,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将领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因为将领具有极强的指向性,士兵由将领指挥,战术由将领制定。没有一个好的将领,军队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战争想要取胜就很难。

东汉末年的官渡之战中,曹操和袁绍就分别是好将领和坏将领的典型代表,他们个人在谋略上正确或错误的决策影响了战争的胜负。

当时,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各地豪强、官吏纷纷扩展壮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占据地盘,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这些割据势力之间连年征战,互相兼并,局面异常混乱,其中当属河北的袁绍和兖豫的曹操势力最大。

袁绍出身名门,是“四世三公”之后,是东汉末年官僚大地主的代表人物。到公元195年,袁绍经过几番征战,已经占有冀州、青州、并州、幽州等地,地广兵多、势力强大。曹操也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他曾投靠过袁绍,但在公元184年镇压黄巾起义的战斗中,曹操组建并发展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自立门户,背离了袁绍。

后来,袁绍击败了河北的公孙瓒,逐步将整个河北地区控制在自己手中。而曹操这边,也已占有了兖州、豫州地区,发展成为一支在黄河以南较强的割据势力。曹操与袁绍两大割据集团,大致形成了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袁绍在此时又想进一步扩展势力,称霸中原,于是准备南下与曹操决战,进攻曹操的统治中心许昌。

袁绍的谋士沮授、田丰等人劝他说,袁军与公孙瓒作战历时三年,虽取得胜利,但战士们已经相当疲劳,在这个时候,不应急于攻打曹操,而应该“务农逸民”,休养生息,以增强经济军事力量。谋士审配、郭图为了迎合袁绍的喜好,力主马上出兵攻曹。袁绍见有人支持自己的想法,就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于公元199年陈兵黄河北岸,准备伺机渡河,同曹操展开决战。

袁绍的这一突然出兵让曹操变得非常被动,因为一方面他兵力不如袁绍广众,受到袁绍大军的威胁,而另一方面,又有荆州刘表、江东孙策与他为敌,曹操处于三面受敌的状况,形势极为不利。当时曹操手下的一些部将被袁绍表面的优势所吓倒,认为袁绍强不可敌。曹操很了解袁绍,他对部将们说,袁绍野心虽大,但缺少智谋。他表面上看起来气势汹汹、来势猛烈,但实际上缺乏胆略,而且他这个人疑心很重,不相信别人,还忌妒别人的才能,因此常常会错过有利时机,所以这一战,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

曹操的谋士荀彧也认为袁军内部不团结,虽然兵多将广,但将帅们骄横,政令不一、指挥不明,各怀异心,谋士之间矛盾重重,所以虽然袁军大兵压境,但并非坚不可摧,打赢此战还是有把握的。听了曹操与荀彧的分析,部下们增强了战胜袁军的信心。

曹操在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后,决定把主力布置在袁绍夺取许昌的必经之地——官渡,采取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战略方针来迎击袁军。他之所以没有沿黄河处处设防,而是选择官渡作为防守要地,是因为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经由运河可以西连虎牢、巩、洛等要隘,东接淮泗,由北至东形成了许昌的屏障。守住了官渡就能扼住咽喉,使袁绍不得顺利进军,并可为反攻歼敌创造条件。于是曹操将主力调到黄河南岸的官渡,以阻挡袁军的正面进攻,同时派卫凯镇守关中地区,魏种镇守河内,防止袁绍从西路进犯,派臧霸等率兵由徐州入青州,从东方钳制袁绍向西进犯,派于禁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止袁绍的军队渡河和长驱南下进攻。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曹操部署对袁绍的作战计划的时候,刘备起兵占领了曹操征服吕布后夺取的徐州、下邳等地,并派关羽驻守。东海及附近郡县也大部分归附了刘备。刘备的实力猛增,兵马迅速增至数万人,并频繁与袁绍进行联系,打算联手进攻曹操。看到这种情况,曹操为了避免两面作战,只得抢先一步发起对刘备的进攻。

公元200年1月,曹操亲率精兵东攻刘备,他知道这一战只能胜不能败,胜了还有回攻袁绍的机会,败了局面就更艰难了,所以这一战,曹操全力以赴,最终一举击败了刘备的进犯。刘备只身逃往河北投靠了袁绍,关羽则被迫投降了曹操。这次胜利,使得曹操有了喘息之机,也鼓舞了曹军的士气。

其实,在曹操讨伐刘备时,袁绍本可以趁虚而入攻打曹军的。当时,袁绍的谋士田丰建议袁绍趁曹操大兵东进,后方空虚之时,立即发兵袭击曹军的后方。但是,袁绍优柔寡断,没有采纳田丰的建议,致使曹操顺利地击败了刘备,并及时返回官渡继续抵御袁绍的进攻。直至公元200年2月,袁绍才发布了声讨曹操的檄文。袁绍大军开进黎阳,把这里作为指挥部,计划渡河与曹军主力决战。

袁绍首先派大将颜良进攻白马,夺取了黄河南岸的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颜良听命率军渡过黄河,直扑白马与曹军交战。驻守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虽竭尽全力,坚守城池,可还是难以抵挡袁军的攻击,士兵伤亡惨重。看到这种情况,荀彧便向曹操献计说:“我军兵少,集结在官渡的主力也只有三四万人,不足以对付袁绍众多的兵力,更不能与袁军正面交锋。应设法分散袁绍的兵力,借机各个击破。”

荀彧建议曹操先引兵到延津,假装准备渡河攻击袁绍后方,到时袁绍一定会向西分兵增援,这时再派轻装部队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一定可以击败颜良。曹操采纳了荀彧这一声东击西之计。

袁绍果然中计,分兵增援延津。曹操立即按计划行事,派张辽、关羽为前锋,调转轻骑,奔袭白马。当曹军逼近至白马十余里路时,颜良才发现突然而至的曹军,关羽火速逼近颜良,乘其不备斩其于阵前,袁军一见立刻大乱,纷纷溃散。

解了白马之围后,曹军便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这边因为攻打白马失败,还丧失了一员大将,十分恼怒,定要与曹军争个你死我活,于是就率军渡河追击曹操。这时,沮授急忙谏阻袁绍说,主力部队现在最好还是驻守黄河北岸,调动兵力进攻官渡。若能攻下官渡,大军再过河为时不晚。如果现在贸然南下,万一攻击失败,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袁绍向来骄傲自负,认为此战必胜,根本听不进他人的劝告。沮授见袁绍固执己见,觉得袁绍不是好的统帅,跟着他也是白跟,便借口有病向袁绍提出辞职。可袁绍不但驳回了沮授的辞职,还把应该由沮授统领的军队交给了郭图。

曹操见袁军追来,便命令士卒解鞍放马,让袁军以为曹军丢盔弃甲,军心涣散,引诱袁军轻敌冒进。袁军果然上当,派出大将文丑与刘备率兵追击曹军。当袁军进至延津以南时,见到路边的辎重只顾争抢,对步步陷入的危境毫无警觉,曹操看袁军阵形混乱,便向袁军发起突然攻击,一举打败了袁军,杀了大将文丑,顺利退回官渡。

经历了白马、延津两战,袁军虽都失利,但兵力仍十分强大,占有绝对优势。7月,袁绍进军阳武,准备再次南下进攻许昌。沮授又来劝说袁绍:“我方士兵虽多,但不及曹军勇猛,可曹操的粮食、物资不如我们充足,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持久战的策略消耗曹军的实力,等到他难以支持时再一举将其击溃。”但是刚愎自用的袁绍这回仍然不听沮授的劝告,下令继续前进。一个月后,袁军逼近官渡,与曹军在官渡形成对峙之势。

9月,曹操向袁军发起了一次进攻,但未取得胜利。所以,曹操吸取了教训,便深沟高垒,固守阵地,不再出击。袁绍见曹军坚壁不出,便命令士兵在曹军营外堆起土山,砌起高台,用箭射击曹军,曹营士兵来往行走都得用盾牌遮蔽身体或匍匐前进。曹操针对这一情况,发明了一种抛发石块的车子,发射的石块将袁军的箭楼击毁。袁军又挖掘地道偷袭曹军,曹操则命令士兵在军营四周挖掘长沟,截断了袁军的地道。就这样,双方你来我挡地相持了大约三个月。

在相持过程中,袁绍还派出刘备攻击汝南、颍川一带。曹操见后方不太稳定,而自己兵将较少,粮食不充足,士卒也已极为疲劳,觉得长期与袁绍周旋下去相当危险,心中就产生了动摇,想退军回守许昌。但他并没有贸然行事,而是先写信给留守许昌的荀彧征求他的意见。荀彧回信建议曹操坚持下去。他说,虽然曹军目前的处境困难,但袁军的力量也几乎用尽,同样面临困境。这时候正是战势即将发生转折的时刻,也是出奇制胜之时,谁先退却谁便会陷入被动,所以要以不变应万变,千万不能因为沉不住气而失去即将出现的战机。

曹操听从了荀彧的意见,一方面决心加强防守,坚持危局,命负责供给粮草的官员想办法解决粮草补给的问题;另一方面则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想给袁军以有力的打击。最后,曹操决定以截烧袁军粮草的办法争取主动。他先派军队拦截了袁绍的运粮军队,将截获的数千辆粮车全部截获,就地烧毁。不久,袁绍又把一万多车粮草集中在乌巢,派淳于琼率军守护。鉴于前次粮食被烧,沮授建议袁绍另派一支部队驻扎在淳于琼的外侧,两军形成犄角之势,以防曹军再次抄袭。袁绍觉得此举多余,没有采纳。

谋士许攸向袁绍献策说:“曹操本来兵少,现在集中力量与我军在官渡相持,根本没有兵力再管许昌。许昌内部一定空虚,所以现在我们可派一支轻骑日夜兼程袭击许昌,定能一举攻克,就算许昌拿不下,也会造成曹操首尾不能相顾,疲于奔命的局面,给我军造成打败他的机会。”但袁绍依然不改傲慢的态度,拒绝这一出奇制胜的建议,他回应说:“不必多此一举,我一定要在此地擒住曹操。”于是继续与曹操在官渡对峙。

恰巧在此时,许攸的家属在邺城犯了法,被留守邺城的审配关押了起来。许攸一怒之下,连夜离开袁营,投降了曹操,受到曹操的热情迎接。许攸见曹操重视自己,就向他详细介绍了袁军的情况,并献计说:“袁绍有一万多辆辎重粮草囤积在乌巢,守军防备不严。如果以精兵出其不意地袭击乌巢,烧掉他的粮草,不出三天,袁绍必定失败。”粮食是关系到双方胜败的关键。此时,曹操只有一个月的军粮了,如果打持久战,那显然对曹操不利。许攸的建议,正符合曹操寻找机会出奇制胜的作战意图,因此立即实行,他自己亲率步骑五千前去攻打乌巢。

曹操将自己的军士伪装成袁军,令军士们一律改穿袁军的服装,用袁军的旗号,连夜从偏僻的小道快速向乌巢进发。途中,遇到袁军的盘问,但曹操诡诈,自称是袁绍为巩固后方调派的援军,骗过了袁军。顺利到达乌巢后,曹军立即放火烧粮。一时大火冲天,袁军大乱。黎明时,淳于琼见曹军人少,就冲出营垒迎战曹军。曹操挥军冲杀,淳于琼不敌曹军勇猛攻势,被迫退回营垒坚守,请求袁绍增援,但袁绍此时不但不派兵增援淳于琼,反而认为这是攻克官渡的好机会,就命令高览、张郃等大将领兵攻打曹军大营。

张郃认为这样做很危险,劝袁绍领精兵救援乌巢。郭图却迎合袁绍的意图,坚决主张攻打曹营。他说攻打曹营,曹操必定引兵回救,乌巢之围就会自解。于是,袁绍只派少量军队救援乌巢,而以主力攻打官渡的曹营。哪知道曹营坚固非常,一时之间难以攻克。

曹操这边得知袁军进攻自己大本营的消息后,并没有马上回兵救援。他知道自己手中只有五千兵士,回去也是杯水车薪,根本改变不了大局,于是更加奋力攻击淳于琼,决心把剩下的粮食全部烧掉。

当袁绍增援的骑兵迫近乌巢时,曹操左右的人请求分兵去阻挡。曹操回应说:“等敌人到了之后再来报告!”说完就指挥部下加紧攻打淳于琼。曹军士卒处于腹背受敌的危机境地,便越发英勇地与敌军展开殊死决战,最后杀了淳于琼,将乌巢的粮草全部烧毁。

当乌巢粮草被烧的消息传到前线时,袁军上下军心动摇。郭图之前反对张郃用重兵救援乌巢,现在乌巢大败,他害怕袁绍追究自己的责任,就在袁绍面前造谣,说张郃为袁军的失败而高兴。张郃遭到中伤,既生郭图这个小人的气,又害怕袁绍听信他的话,便与高览一起焚毁了攻战器具,投降了曹操。

张郃、高览两人的降曹,使得袁军人心更加混乱。曹操又得到两名大将,趁此机会,一鼓作气,率军全面发动攻击,迅速消灭了袁兵7万多人。最终,官渡之战以袁军大败宣告结束。

在官渡之战中,因为袁绍刚愎自用,不听劝告,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出错误命令,所以损兵折将,仓皇逃脱。曹操领兵方法得当,对战争形势把握得恰到好处,以少胜多,扭转大局。孙子在这篇中主要强调的就是将领的指向性作用,官渡之战正是印证孙子这一军事思想的很好实例。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小编为你持续推荐!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