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CN ∷  EN
爱电竞介绍

为何汉武帝一朝的丞相,大多数很难善终?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5-09-18 00:48 点击次数:171

好多人都讲啊,在汉武帝刘彻手底下当丞相,那可是个危险的活儿,没几个能有好下场的。不过呢,这可不能就说是汉武帝刘彻这人不厚道的事儿。这里头啊,深层次的原因是汉代的皇帝虽然是领袖,可却不是政府的当家人。政府的头号人物是丞相呢,三公里的太尉掌管兵权,丞相管着百官,御史大夫呢,是丞相的副手,负责监察的事儿。就说汉初三杰里的萧何吧,他在大汉当丞相的时候,对刘邦来说,可不单是楚汉相争时管后勤的了。他管着百官,能带着剑上朝,见了皇帝也不用下跪行礼。你觉得这是刘邦尊重老同志?其实啊,是人家萧何的地位和影响力就在那儿呢。好多人和事啊,刘邦说了不一定管用,得萧何这个丞相出面才能办成事儿。

这就是刘邦曾经把萧何下狱,打算弄死他的缘故。最后刘邦没下手,根本不是因为张都尉那番话,也不是萧何自污来保命起了作用,那些都不是主因。主因是刘邦最后想通了一件事,杀了萧何也不顶啥用。功臣集团里有曹参能替补,曹参要是不行,还有王陵、陈平等人呢。到汉景帝的时候,以前当过弓马手的申屠嘉都当上丞相了。所以啊,刘邦心里有数了,问题不在萧何,没了萧何还有别人。关键是丞相这个角色的定位,他是政府的头儿,是管百官的老大,好多事就没法让皇帝自个儿说了算。可丞相这个位子,是刘邦给功臣们的一个许诺,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功臣的后代来当。真正第一个平民宰相,得等到汉武帝的时候,那个养猪出身的平津侯公孙弘才是。能看出来,从刘邦建立西汉起,经过刘盈、吕雉、刘恒、刘启四代人,等汉武帝刘彻登基之后,丞相的权力才被皇帝一点点拿回来。

您得知道啊,吕雉一死,那些功臣就对吕氏动手了。这一通杀啊,不光吕氏的人被干掉了,连孝惠帝刘盈的后代也都被杀得一个不剩。您就想吧,代王刘恒往京城去的时候,他能不小心谨慎吗?他心里可没底啊,不知道自己是去当皇帝呢,还是被功臣们骗到京城然后给杀了呢!刘恒到了京城,马上就安排自己信得过的张武和宋昌去掌握兵权。张武当了郎中令,管着皇宫的守卫,把羽林卫都攥在手里,好护着代王刘恒的安全。宋昌呢,就把北军的兵权拿过来,负责京城的守卫。这么一来,刘恒才踏实了。他对周勃、陈平这些“功臣”那是相当优待啊。陈平在刘恒当上皇帝没多久就死了。太尉周勃呢,先被安排去当丞相,然后就“告老还乡”了,到最后差一点儿就因为谋反这个罪名被处死。刘恒呢,就稳稳当当地做他的盛世明君了。

汉景帝那时候,让自己的老师晁错当了御史大夫,就为了能更好地掌控政府呢。晁错干得还挺好,把丞相申屠嘉都给气死了。申屠嘉本来抓住了晁错的短处,打算在朝堂上整他,可晁错事先知道了,就赶忙找汉景帝把事情都说清楚了,汉景帝就原谅他了。申屠嘉死了以后呢,晁错也没去做丞相,为啥呢?因为丞相这个位子很微妙,不全是皇帝一个人能定的。后来啊,吴王刘濞打出“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晁错就被汉景帝当成了牺牲品。为啥呢?汉景帝得对窦婴、周亚夫这些人让步、妥协,好让他们支持自己平叛。汉景帝废了太子刘荣的时候,只是让丞相陶青回家养老去了,让太尉周亚夫改当丞相。一个带兵的去做文官里最大的官,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权衡利弊之后才这么干的。这也是汉景帝的高明之处啊,让周亚夫干个他不适应的活儿,他肯定干不好,像周亚夫这样特别自负的人,哪能接受得了呢,估计到时候不用汉景帝下命令,他自己就不干了。

汉武帝刘彻统治到中后期的时候啊,丞相差不多就不咋参与决策喽。丞相更多的就是领着百官去干那些具体的执行事儿。决策的权力呢,都在天子手里头。可汉武帝刘彻他一个人哪能管得过来那么多的事儿啊?这可咋整呢?得嘞,汉武帝身边就有了一伙近臣参与决策,像霍光、金日?、桑弘羊、上官桀这些人就是。汉武帝刘彻刚继位的时候啊,很信任自己的师傅卫绾,让他做丞相,还封他为建陵侯呢。卫绾借着这个身份,把好些个儒学之士都弄进朝堂里来了,赵绾、王臧就在其中,他们都当上了重要的官职。同时呢,汉武帝还很看重魏其侯窦婴和太尉田蚡这俩势力不小的外戚,瞅着好像一切都挺顺利的。可窦太后一反击啊,汉武帝这才发现事儿不对喽。卫绾早早地告老还乡,躲过去了这场政治上的麻烦事儿,赵绾、王臧被逼得自杀了,窦婴、田蚡也被免了职,汉武帝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当中喽。

好不容易等到窦太后没了,舅舅田蚡当上丞相就把权给攥在手里了。还有母亲王娡太后呢,田蚡既是外戚又大权在握,汉武帝刘彻刚继位的时候可没少受他的限制。那朝廷选官的事儿,都让田蚡给把持着,没他点头,谁能进得去啊?别说一般人了,就连刘彻自己想安排几个人,都得跟田蚡说:“舅舅啊,您给我留几个位子呗,我也有几个人想安排呢。”田蚡这丞相当得简直是一手遮天。御史大夫韩安国是他推荐的,做丞相副手呢,所以啊,刘彻一开始对韩安国也没什么好印象。

靠着田蚡才入了仕途,可韩安国算不上田蚡的死忠粉,他心里有着自己的小九九呢。他对汉武帝刘彻讲:“皇上啊,臣要是不借着田蚡入仕当官,哪有机会在您跟前显露本事呢!您现在碰到的不是远处的难题,而是脚底下的磕绊。这时候就该用道家那无为、装怂骗敌人的法子,先装傻,再出手……”韩安国这一番话,让汉武帝刘彻开始高看他一眼,也越来越重用他了。失势的窦婴和丞相田蚡之间的矛盾,一步步变得更尖锐了,汉武帝刘彻就那么冷着眼在旁边瞧着,一声不吭。等到这俩人打官司当堂对质的时候,汉武帝刘彻让大臣们都说说想法,结果呢,多数人都站田蚡那边,只有汲黯和郑当时等几个人站窦婴这边。

轮到御史大夫韩安国的时候,汉武帝就讲:“韩大人那可是个有本事的人呢,你也来唠唠魏其侯和丞相,他俩谁说得在理呀?”韩安国回道:“魏其侯说得在理,丞相也没错,灌夫就是在乡里横着走的豪强,颍川那地方的恶霸,不杀他老百姓的气可平不了!可真要论这俩人到底谁对谁错,臣没多大能耐,实在是分不清,这事儿可太重要了,还得陛下您自个儿拿主意呢!”汉武帝点了点头,朝臣们的态度他心里都有数了,汲黯、郑当时是实诚人,韩安国是个聪明人,剩下的人大多是跟着瞎起哄的,都是些随风倒的墙头草,谁厉害就跟谁!窦婴因为假诏书,在集市上被腰斩了,田蚡呢,因为“理亏”就病倒了。丞相病得厉害以后,御史大夫韩安国就代行丞相的事儿。听说田蚡病得很重还疯了,汉武帝刘彻笑着对身边人说:“你们瞅瞅,朕这个舅舅可真是个机灵鬼儿呀!”

田蚡啊,他不光装疯,还把自个儿的家产全拿出来了,就为了支持汉武帝刘彻去跟匈奴打仗呢。可就算他这么干了,也没躲开那早定好的命数,没过多长时间,这田蚡就吐血死了。那太后王娡呢,也被汉武帝给安排着“颐养天年”去了。田蚡因为生病死了以后啊,按说最有希望接丞相这位置的,那肯定就是御史大夫韩安国没跑了。汉武帝也挺看重他的。其实在田蚡生病的时候,韩安国这个御史大夫就代理着丞相的事儿,朝堂里里外外的大小事,他都料理得稳稳当当的,汉武帝可满意了。可巧了,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韩安国自己赶马车,不小心把脚给崴了,一下子就歇了好几个月的病假,这么一来,就错过了接丞相位子的最好时机。好多人都为他觉得可惜,可只有韩安国自个儿心里明白,这脚崴得可太是时候了。要不啊,他就得当上大汉的丞相了,那可就站到汉武帝的对立面去了。汉武帝可是个有为之君啊,他要进一步把相权给削弱,把皇权给强化,这是必然的事儿。所以啊,不管谁坐到丞相这个位子上,都肯定不会好过的,稍微一不留神儿,命可就没了。

卫青这些少壮派起来了,韩安国那样的老臣啊,肯定就得慢慢被晾到一边儿去喽。为啥呢?他虽是个能臣,可他是主和派呀,这跟汉武帝刘彻开边兴利的大政策对着干呢。等到平民出身的公孙弘当上丞相的时候,丞相的地位可就掉得厉害喽。汉武帝刘彻搞了个内朝,国家大事的决策都归他自个儿管了。丞相呢,就在朝堂上站着管管百官,也就是专门去执行汉武帝命令的人罢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是政府的头儿了,就只是个办事的喽。

到这个时候啊,皇权和相权比起来,皇权可就完全占了上风喽。一直到汉武帝死了,汉昭帝刘弗陵年纪太小,没本事掌握大权,大司马霍光这才有了施展的机会呢,这不,废立皇帝这种事儿就上演了。

一个人的事儿,就听他自个儿说呗。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