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CN ∷  EN
爱电竞介绍

被奥巴马任命的部长朱棣文,50 岁首次回国,直言我是完全的中国人

发布日期:2025-11-21 02:24 点击次数:178

朱棣文在美国的科学和政坛都挺有声望的,他是华裔美国人,专攻物理学,不仅获得过诺贝尔奖,还曾担任美国能源部长,这个职位还是奥巴马亲自提名的。

他出生于1948年2月28日,地点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从小就是美国国籍,不过祖辈的老家在中国江苏省太仓市。

他的父母都来自中国,是知识分子,家里的浓厚学术氛围,从小就影响着朱棣文,使他觉得搞科研这事儿很自然就是该这么干。

到1970年,他在罗彻斯特大学取得了数学和物理双学士学位,那会儿他就对物理实验挺感兴趣的,经常待在实验室里摆弄设备。

随后,他去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物理博士,1976年顺利毕业后,还在伯克利做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78年,他加入了贝尔实验室,一直干到了1987年。

那会儿,他主要搞激光物理的研究,特别是研究如何用激光来操控原子的运动。与团队一起,他发明了利用多束激光减缓原子速度的方法,这项技术后来叫激光冷却和原子捕获,成功解决了物理界一个长期难题。

1997年,朱棣文凭借激光冷却技术,和美国的威廉·菲利普斯以及法国的克洛德·科恩-唐努吉一块儿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奖章主要表彰他们在操控原子方面的突破,让原子几乎停下来,方便进行更精准的测量。

这项技术不仅在物理学中有用,还能帮助生物学家研究DNA的结构,伸展分子链观察变化。获奖之后,朱棣文的名声更为响亮,他还推动斯坦福的跨学科合作,把光学设备用到生物和化学的研究里。

2004年,他担任了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负责人,那段时间,他负责管理好多项目,主要集中在生物燃料和太阳能转化方面。团队每天都在测效率、改良材料,为提升性能忙个不停。

朱棣文虽然在美国风生水起,但跟咱们中国的联系一直没少过。1998年,他被中国科学院聘为外籍院士,他的研究成果在全球物理圈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那会儿他正好50岁,父母让他代办一下回太仓探亲的事,顺便看看家乡和亲戚们。去了刘河镇,给那边一所小学捐了些钱,帮忙修整。等学校修好以后,就叫朱棣文小学啦。

当中国科学院颁发他外籍院士证书的时候,他说自己基因百分之百是中国的,就算是出生在美国、在美国长大的,但心里依然是彻头彻尾的中国人。

到2008年底的时候,巴拉克·奥巴马当选了美国总统,他对朱棣文的科学底蕴和领导能力很欣赏,特别是在能源方面的专业知识。在12月15日,奥巴马正式提名他担任能源部长,之后在国会的听证会上一致通过,2009年1月21日正式宣誓就职。

他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位华裔部长,第一位是赵小兰,她曾担任过劳工部长。朱棣文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后进入内阁的人,还是首个以科学家身份担任能源部长的。

奥巴马之所以选他,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能力出众,另一方面也想借此彰显美国的多元包容。毕竟,奥巴马自己是第一位黑人总统,打破了不少旧有的规矩。

从2009到2013年担任部长的这四年里,朱棣文积极推动新能源政策,强调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力挺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燃料的发展和应用。

能源部底下设有ARPA-E,也就是先进能源研究项目局,他专门拿钱支持那些风险大、回报高的技术创新项目,还建立了能源创新中心,专注于电池、建筑节能以及碳捕获这几个领域。

在国际范围内,他特别重视中美合作,早在2009年2月就访过中国,跟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签了协议,成立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双方各出资1.5亿美元,主要聚焦于建筑节能、清洁煤技术和电动车领域。

这个研究中心已经运作了好几年,推动了中美两国在科技方面的交流合作,也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双赢发挥了作用。不光是中美,他还和其他国家保持合作关系,在国际气候大会上强调能源转型的重要性。

在2010年,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发生油井泄漏事件,他受奥巴马的委托,协助英国石油公司进行止漏工作,组织专家团队采取顶杀法封井,这一过程虽然挺繁琐,但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

2011年,他批准了一份报告,明确规定了水力压裂开采天然气的标准,要求披露所有化学品的成分,保证环保措施得当。在任期间,美国的能源政策逐渐向可持续发展倾斜,太阳能的装机容量翻了一番,风电的发展也迎来快速增长。

2013年2月1日,朱棣文宣布辞职,到了4月22日正式离开,重新回到斯坦福大学教物理和分子生理学,继续研究电池技术和纳米颗粒方面的课题。

他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协助写论文,2010年还在《自然》杂志发表了关于引力红移实验的文章。

到2025年4月,他在西北大学进行了一场讲座,讲解减少温室气体的各种办法,还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7月时,他又去了北京,参加国际科学大会,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提交了研究报告,推动中美之间的科技合作。

朱棣文的经历真是一路走来,既有物理学家的身份,也曾涉足政界,之后又重新回到学术领域,人生的路径算得上相当完整啦。

他那句“我是完全的中国人”的表态,放在50岁才第一次返国的背景下,两者之间的联系就特别明显,彰显了他的身份认同感。虽然不是所有的华裔都会这么说,但对他而言,基因和文化的印记,始终难以抹去。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