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确定 江苏10县划归上海:一场奠定长三角格局的历史抉择
1958年,中国行政区划史上发生了一次影响深远的调整——江苏省东南部的上海、嘉定、宝山、川沙、南汇、奉贤、松江、金山、青浦、崇明10个县,相继划归上海市管辖。此次调整让上海的辖区面积从618平方公里跃升至近6000平方公里,整整扩大了10倍,也彻底撤销了江苏省的松江专区,奠定了今日上海的市域基础。这一决策并非偶然,而是历史渊源、现实需求与国家战略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从历史脉络来看,上海与江苏本就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羁绊。明清时期,上海地区隶属松江府,而松江府与苏州府共同构成了朝廷的经济核心,史称“苏松财赋半天下”,承担着全国十分之一的赋税重担。
清朝康熙年间江南省拆分后,松江府划归江苏省管辖,这种行政隶属关系一直延续至近代。1843年上海开埠后,凭借黄浦江与长江的水运优势,成为西方资本涌入的重要口岸,在短短数十年间从江南水乡聚落崛起为“东方巴黎”,但直至1928年升格为特别市前,其行政建制仍隶属于江苏省。
建国初期,上海虽定为中央直辖市,但辖区仅局限于龙华至吴淞的核心城区,狭小的空间与江苏周边县域在经济、民生上的联系却愈发紧密,为后续的区划调整埋下了伏笔。
建国初期的现实困境,成为推动此次调整的直接动因。当时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聚集了数百万人口,但辖区内农业用地稀缺,粮食、蔬菜、肉类等副食品供应长期依赖外部输入,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突出瓶颈。同时,随着工业生产规模扩大,城市建设需要更多土地资源,狭小的辖区范围也限制了市政规划与产业布局。
为此,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提出申请,希望通过划入周边县域解决“米袋子”“菜篮子”问题,并拓展发展空间。而江苏省的这10个县与上海地缘相近、人缘相亲,长期以来便是上海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地和经济协作区,划归上海后能快速形成协同效应,这一诉求最终得到中央批准。
从国家战略层面考量,此次区划调整是服务全国经济发展大局的关键布局。建国初期,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建设的起步阶段,上海作为工业重镇,承担着为全国提供工业产品、技术支持的重要使命。
扩大上海辖区,不仅能解决其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更能实现市区与郊区的有机融合,让农村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源与城市的工业、技术优势互补,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同时,长三角地区作为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需要一个核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上海辖区的扩大,使其具备了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为后续长三角城市群的形成奠定了行政基础。
时光流转至2025年,回望这场七十余年前的行政区划调整,其历史价值愈发凸显。当年划归上海的10个县,如今已全部演变为市辖区(南汇、川沙并入浦东新区),成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基地、生态保护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此次调整所奠定的沪苏协同基础,在今天的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持续释放能量。2025年11月,苏州昆山在上海举办的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发展推介会上,发布了300余个合作场景,涵盖产业科创、交通物流、民生服务等多个领域,正是沪苏历史协作关系的延续与升华。
如今的沪苏两地,已形成“产业同链、创新同圈、生活同城”的发展格局,当年的区划调整,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行政边界划分,成为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历史基石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1958年的沪苏区划调整,是一次立足历史、解决现实、着眼未来的科学决策。它既破解了上海发展的空间困境,又延续了沪苏两地的历史联结,更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埋下了重要伏笔。
如今,在长三角一体化成为国家核心战略的背景下,沪苏两地继续深化合作,用实践证明了行政区划调整的长远价值——唯有打破边界壁垒、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才能让区域发展的动力源持续迸发,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
2025-11-25涉嫌受贿2亿韩元,韩国奥委会主席柳承敏被警方调查
-
2025-11-25NBA里程碑之日:巴特勒16000分,马克西四场150分
-
2025-11-25汪峰:5段感情,4个孩子3个妈,他的才华要比情史厉害多了
-
2025-11-24拾荒老人竟是隐形富豪?一场善意测试引发的商业帝国风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