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CN ∷  EN
产品展示

歼16的生产数据曝光:远超歼20,这款非隐身战机为何如此受欢迎

发布日期:2025-10-09 05:34 点击次数:152

无论是前段时间的九三大阅兵,还是如今正在进行的长春航展,歼-16都以主力战机的身份频频亮相,哪怕歼-35已经服役,这款四代半战机的地位依然稳如磐石。

我得说,看到歼-16的身影,心里那叫一个踏实!

尤其是在歼-16D电子战改进型问世后,它的重要性甚至不输五代机歼-20,反观另一款四代半战机歼-10C,阅兵时只能在队尾拉彩烟,存在感明显不如歼-16。

如今成飞已经把歼-10C的生产线转给了其他厂家,解放军未来估计不会再大规模采购歼-10C,而歼-16的生产线却一直在高速运转。

最近央视国防军事频道节目中,曝光了一架编号为1518的歼-16战机,15代表量产批次,18则是该批次的第18架,若按每批次30架计算,歼-16的总产量已逼近450架大关,数量竟然比歼-20还多!

要知道,这两款战机可是差不多同期服役的,歼-16能有如此产量,足以证明它在解放军心目中的分量,妥妥的“顶梁柱”啊!

可谁能想到,歼-16如今风光无限,七八年前却是个被冷嘲热讽的主儿。

回想2016年那会儿,沈飞和成飞的口碑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成飞凭借歼-10和歼-20的双线成功,外加枭龙战机出口的风光,妥妥地赢得了军迷们的芳心。

而沈飞呢,从90年代起就深耕苏-27平台,歼-11A/B被不少人吐槽是“仿制品”,歼-15舰载机早期还出过事故,导致试飞员牺牲,自主研发的FC-31(也就是后来的歼-35)进度也慢得像蜗牛爬,曾经的“歼击机摇篮”硬是被扣上了“不思进取”的帽子。

那段时间,俄罗斯开始向中国交付苏-35战机,这事儿一敲定,沈飞又被不少人喷得体无完肤,理由是“要是沈飞能造出更好的歼-11,中国至于买苏-35吗?”而歼-16偏偏就在沈飞风评最差的2014年浮出水面,网络上曝光了一架编号1601、带着空速管的歼-16照片,到2017年建军90周年阅兵正式亮相,央视解说提到它“大幅提升电子战能力”。

可即便如此,当年网络上的质疑声依旧不绝于耳,有人嫌它贵,有人说它连苏-30都不如,甚至觉得在中国有了歼-20的情况下,生产歼-16就是资源浪费。

可事实证明,这些质疑真是“打脸”了!

要搞清楚歼-16为啥能逆风翻盘,得先从它的“祖上”苏-27说起。

很多人觉得沈飞一直吃苏-27的老本,是不思进取的表现,可这事儿真不能全怪沈飞。

换个角度想想,是沈飞自己想吃老本,还是军方需要它这么干?

自从90年代引进苏-27以来,中国围绕这款重型战机已经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研发、维护、训练和升级体系。

放眼全球,哪个军事强国会让一个军种同时装备两款设计完全不同的同代重型战机?

看看美国空军,四代重型机就是F-15,哪怕2025年采购新四代机,依旧是F-15的改进型F-15EX;俄罗斯空天军也是,无论是苏-30、苏-35还是苏-34,本质都是苏-27的“变种”。

中国空军装备苏-27后,未来的四代重型机就注定得围绕这个平台不断优化,沈飞的任务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搞出新花样,所以才有了歼-11系列到歼-16的演变。

这不是“不思进取”,而是战略必然。

以沈飞的技术,连五代机歼-35都能搞出来,设计一款全新的四代重型机有啥难的?

可问题是,自研新平台不仅耗时耗力,后勤和训练体系还得从头来过,性能上却未必比苏-27改进型强多少,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儿,军方怎么可能同意?

直接用成熟平台升级,时间和资源成本都低得多,战斗力提升还更直接。

就像美国也没让波音全新设计一款四代重型机,而是把卖给卡塔尔的F-15QA稍改就成了F-15EX,歼-16的路子其实也差不多。

那歼-16到底强在哪儿?

它可不是苏-30MKK的简单山寨版,而是歼-11BS的深度升级,融合了五代机的航电系统和苏-30MKK的多用途设计思路。

早期中国引进的苏-27生产线只能组装单座版,俄罗斯没给双座苏-27UBK的技术,后来咱们自己摸索出歼-11B,换装国产发动机、国产航电和武器系统,除了外壳,基本跟苏-27没啥关系了。

再到双座版歼-11BS,加入数字化电传操控,飞行品质比苏-27UBK强了一大截。

而歼-16就是歼-11BS的“进化体”,机体结构进一步强化,最大载弹量提升到10吨,还具备空中加油能力,航程轻松突破4000公里,这数据比苏-30MKK高出近20%,能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维持推力,实战中能多挂2枚重型反舰导弹,打击范围覆盖整个第一岛链。

要是跟美军F-15E比,歼-16的电子战能力更强,尤其是在X波段干扰上,能压制对方雷达锁定时间至少15秒,这在空战中可是救命的差距!

更别说歼-16D电子战型,装备了先进的相控阵干扰吊舱,波束切换速度比美军EA-18G“咆哮者”快30%,能为整个机群提供区域电子屏蔽,简直是五代机的“最佳辅助”。

实战表现上,歼-16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2019年与巴基斯坦空军的联合演习中,歼-16的压制力直接让巴方飞行员“破防”。

巴基斯坦飞行员可不是菜鸟,常年跟印度的苏-30MKI过招,还去土耳其跟美军F-15切磋过,可面对歼-16,他们愣是没招儿。

演习中,歼-16在模拟对地打击任务里,凭借10吨载弹量挂载多枚精确制导炸弹,在高原山地环境下完成精准投弹,低氧环境对推力影响不到10%,而同类战机如苏-30MKI在类似环境下推力损失高达18%,这差距直接决定了打击效率。

电子对抗环节,歼-16还能在200公里外干扰敌方雷达信号,实战中能让对方预警机“瞎眼”至少10分钟,为己方机群争取关键窗口期。

相比之下,单引擎的歼-10C在重型任务上就显得吃力,无论是载弹量还是续航,都没法跟歼-16比。

解放军装备歼-20后,歼-16非但没被边缘化,反而因为电子战、反舰和对地打击的多面手能力,成了不可或缺的存在。

尤其在东海和南海这种复杂战场,歼-16能挂载重型反舰导弹,配合歼-20“隐身突防+火力压制”的打法,战斗力成倍提升,难怪产量不降反增,成了全球产量最多的四代半重型战机。

再聊聊沈飞的贡献,歼-16的逆袭可不是偶然。

很多人以为沈飞这些年一直在“混日子”,其实它完全是按照军方需求在稳步推进。

除了歼-16,沈飞还在歼-15舰载机上不断优化,确保航母编队战斗力;歼-35隐身战机更是搞出了空军型和舰载型两种型号,技术储备一点不落后。

相比美国军工领域洛克希德·马丁一家独大,中国有成飞、沈飞、贵飞、西飞等多企业并驾齐驱,互相竞争又互相促进,这种模式硬是让咱们在短时间内搞出了多款先进战机。

反观美国,为了打破洛马垄断,强行把六代机F-47项目塞给波音,可波音近年在军用项目上频频拉胯,KC-46加油机交付延期了3年,质量问题还导致美空军拒收50架,未来六代机性能和可靠性咋样,真不好说。

而中国的六代机研发,无论是成飞还是沈飞牵头,都有扎实的技术积累和实战需求牵引,未来的战斗力绝对值得期待。

单说歼-16的升级潜力,下一代可能集成更先进的AI辅助导航系统,把雷达探测距离从300公里提升到400公里,配合国产涡扇-10C发动机,推重比还能再提0.2,这种“老树开新花”的潜力,实在是让人兴奋!

歼-16从当年的“被喷体”到如今的“香饽饽”,这逆袭路走得太提气了!

央视曝光的编号1518战机,背后是接近450架的惊人产量,首批部署东海方向的至少有60架,每年还有40-50架新机下线,生产线满负荷运转,连歼-20都被比下去了;歼-16D型更是在近期中俄联合军演中大显身手,电子干扰覆盖范围达250平方公里,直接让模拟敌方指挥系统“哑火”了8分钟,这硬核实力真不是吹的。

深究下去,歼-16的成功离不开苏-27平台的成熟积累,更离不开沈飞对军方需求的精准把握,它不是歼-20的“备胎”,而是战场上的“多面手”,从电子战到反舰打击,样样拿得出手,尤其在第一岛链这种高烈度对抗区域,歼-16的存在让对手不敢小觑。

更关键的是,它证明了中国航空工业的体系化实力,从设计到量产再到实战检验,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看着歼-16一次次亮相航展和演习,我心里那叫一个自豪,这种“国产硬货”撑起国防的底气,实在是太长脸了!

你们觉得歼-16未来还能在哪些领域发光发热?

或者对它的性能有啥新期待?

来唠唠呗!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