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CN ∷  EN
新闻动态

开完发布会后小米股票市值大跌,原因何在

发布日期:2025-10-09 14:28 点击次数:123

2025 年 9 月 25 日晚,小米集团举办雷军年度演讲暨小米 17 系列新品发布会,推出小米 17、小米 17 Pro 及小米 17 Pro Max 三款旗舰机型,起售价分别为 4499 元、4999 元和 5999 元,同步亮相小米平板 8 系列、高端家电新品,并首次发布汽车业务高端定制服务。发布会前市场预期高涨,9 月 25 日小米港股股价一度涨超 5%,截至收盘仍上涨 4.48%。然而发布会结束后,股价应声大跌,9 月 26 日单日跌幅达 8.07%,收于 54.65 港元 / 股,单日市值蒸发超 1000 亿港元,总市值降至 1.42 万亿港元,全天成交金额达 233 亿港元。这一 "预期拉涨后急跌" 的走势,与机构对发布会内容的积极评价形成反差,引发市场对短期情绪与长期价值的热议。

从发布会核心内容来看,小米 17 系列虽有一定升级,但未能达到市场预期的 “突破性创新”,这是股价下跌的直接诱因。硬件配置上,小米 17 搭载高通骁龙 8 Gen4 处理器,配备 6.73 英寸 2K OLED 屏幕,电池容量提升至 5500mAh,支持 120W 有线快充;小米 17 Ultra 则新增自研 “澎湃影像 X3” 芯片,主摄采用 1 英寸大底传感器。这些配置虽符合当前旗舰机型的主流水平,但缺乏差异化亮点发布会后,多家科技媒体评价其 “中规中矩,无惊喜”,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也普遍反馈 “创新感不足,与上一代差异不大”。

市场竞争加剧与销量预期下调,进一步加剧了股价的下跌压力。当前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呈现 “头部集中、竞争激烈” 的格局,2025 年上半年,苹果以 23% 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华为凭借 Mate 60 系列的热度份额回升至 19%,而小米以 15% 的份额位列第三,同比下降 2 个百分点。此次小米 17 系列定价与上一代基本持平,小米 17 起售价 4299 元,小米 17 Ultra 起售价 6499 元,这一价格区间面临苹果 iPhone 16(起售价 5999 元)、华为 Mate 70(起售价 4999 元)的直接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其他业务线的亮眼表现未能对冲手机业务的短期争议。2025 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总营收达 2272 亿元,同比增长 38.2%,归母净利润 228.3 亿元,同比大增 146%,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引擎,上半年累计交付 15.7 万台,7 月单月交付突破 3 万台,二季度收入达 213 亿元,同比增长 233.9%,占总营收比重升至 18.3%,亏损也收窄至 3 亿元,管理层预计下半年有望实现单月或单季扭亏为盈。IoT 业务则凭借大家电放量实现高速增长,海外市场布局持续深化。但资本市场短期更聚焦旗舰手机这一核心产品的市场反馈,未能充分消化其他业务的增长价值。

行业环境与资金短期博弈也加剧了股价震荡。2025 年上半年全球高端手机市场同比增长 8%,但整体智能手机市场增速仅 4%,需求分化明显。尽管小米在高端市场增速领先,但发布会后的股价下跌更多反映 "利好出尽" 的短期交易逻辑 —— 前期因发布会预期的涨幅已提前透支部分价值,叠加部分投资者获利了结,形成集中抛售压力。值得关注的是,机构对小米长期价值仍持乐观态度:高盛因对发布会内容感到惊喜,将目标价上调至 66 港元,给予 "买入" 评级;摩根士丹利维持 "增持" 评级,目标价 62 港元,强调小米 17 系列销量可能超预期,汽车定制服务将形成竞争优势。

对于小米而言,此次股价波动本质是短期市场情绪与长期业务基本面的暂时背离。智能手机业务作为品牌核心入口,仍需通过技术突破巩固高端市场份额;而汽车业务的持续放量与盈利改善,将成为重塑市场估值的关键变量 —— 截至 2025 年 9 月,小米汽车正朝着全年 35 万台交付目标推进,单车平均售价已提升至 25.36 万元。若后续能实现手机与汽车生态的深度协同,有望形成新的增长闭环。

此次事件也为消费电子行业提供了启示:在产品迭代周期缩短的背景下,市场对 "创新惊喜" 的期待持续升高,企业需平衡营销预期与实际产品力。对投资者而言,短期股价波动更需结合业务基本面判断 —— 小米上半年 146% 的净利润增速、汽车业务的亏损收窄及 IoT 的海外增长,均显示其多引擎驱动的发展韧性,而旗舰手机的市场反馈仍需中长期销量数据验证。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