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CN ∷  EN
产品展示

红军城之战:顿巴斯最后堡垒为何死守460天还不撤?

发布日期:2025-11-20 14:38 点击次数:160

你可能想不到,一座城能被轰炸460多天还在坚守。红军城这个名字,对咱们来说可能挺陌生,可对俄乌双方来说,这是块啃不动又丢不得的硬骨头。俄军围着这座城打了一年半,投入的弹药量足够打好几场中等规模战役了,可到现在还是没拿下。这事儿要说起来,还真挺让人琢磨不透。

这座城为啥这么难打?得从俄军的打法说起。俄军现在用的是一套挺有意思的战术,当地人管它叫“六步剥皮法”。第一步,先派小股部队摸情况,哪里有火力点,哪条路能走,哪片树林能藏人,全得摸清楚。第二步,把这些情况标在地图上,精确到米。第三步,开始抢占那些关键的小村子小镇,当作进攻的跳板。

到了第四步才是真家伙。俄军的飞机开始往下扔那种带制导的滑翔炸弹,一枚能炸出一个篮球场那么大的坑。还有各种导弹,什么雷霆啊、KH-59啊,名字挺吓人,威力也确实够劲。第五步就更狠了,火箭炮和大口径榴弹炮一起上,有无人机在天上盯着,哪里还有动静就往哪里招呼。

等到第六步,坦克才开过来。这时候乌军的重武器基本打没了,掩体也炸得差不多了,俄军坦克就能直接开到前线,掩护步兵往里冲。冲进去以后插上旗子,庆祝一下,喘口气,接着打下一个点。

听着挺有章法对吧?可问题就在这儿,这套打法虽然管用,但太费装备了。有人统计过,俄军在巴赫穆特丢了上千辆坦克装甲车,在阿瓦迪夫卡又丢了上千辆,弗勒达那边还丢了一大批。到红军城这儿,一年半时间又扔进去将近两千辆。

现在俄军的打法都变了,坦克不够用,就改成用滑翔炸弹和无人机开路,步兵骑着摩托车冲。这画面想想都觉得挺魔幻的,现代战争打成这样,也算是头一回见。

红军城现在啥样呢?工厂炸没了,农场炸没了,电都停了。大雨一下,整个城变成泥潭,乌军的补给车走都走不动,得在泥里一步一步挪。俄军从好几个方向同时压过来,侦察兵都摸进市中心了。按理说这城该守不住了吧?

可乌军就是不撤。火车站那块儿还在死守,西北边的工业区也没丢。这就奇怪了,明摆着守不住的地方,为啥还要硬扛着?

道理其实很简单。红军城要是丢了,后面就是巴甫洛格勒,再后面就到第聂伯河了。这座城就像个门栓,把着三条路。往南能打到斯拉维扬斯克,那是乌军在顿巴斯地区的主力阵地;往西能威胁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那可是乌克兰的工业重镇;往北还能切断好几条补给线。所以这城不能丢,丢了整个防线都得往后缩。

乌克兰总参谋部下了死命令,死守。守城的士兵也真够拼的,打到现在还没崩溃。有个细节挺能说明问题,俄军在这儿还碰上了波兰雇佣兵。打了一阵子,波兰人扛不住跑了。可乌军就是不跑,这股劲头确实让人服气。

俄军现在用的是“围三缺一”的招数。不把城彻底围死,留条路让乌军能跑。这样一来,乌军不会拼到最后,俄军也能少付出点代价。可即便留了口子,乌军还是不走,硬是在那儿耗着。一年半了,双方就这么耗着,谁也不肯先松口。

这场仗打成现在这样,已经不是简单的战术问题了。俄军有绝对优势,飞机大炮无人机,该有的都有,可就是拿不下。乌军守得那么惨,断电断粮,被炸得灰头土脸,可就是不撤。这中间到底是什么在支撑?是命令?是信念?还是别的什么?

从军事角度看,红军城现在就是个死亡陷阱。俄军已经把包围圈缩得很小了,城里的乌军想撤都难。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城也拖住了俄军大量兵力和装备。打了一年半,投入的资源够打好几场战役了,结果还在这儿磨。这对俄军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有军事专家说,红军城之战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了。俄军先头部队都杀进市区了,乌军守不了多久了。可这话都说了好几个月了,城还在乌军手里。看来这个“最后阶段”还挺长的。

现在俄军计划打个秋冬攻势,想在入冬前拿下这座城。可乌军守城守了这么久,早就把每条街每栋楼都摸透了。俄军想轻松拿下?没那么容易。双方估计还得继续耗着,耗到哪一方先扛不住为止。

这场仗最让人琢磨不透的,就是双方都明知道结局,却还在那儿死磕。俄军知道拿下这城要付出巨大代价,可不拿又不甘心;乌军知道守不住,可不守又守不了后面的城。所以就这么僵着,谁也不肯先退一步。

红军城这个名字,在这场战争里已经变成了一个符号。它代表着死守,代表着不撤,也代表着巨大的代价。无论最后谁拿下这座城,付出的代价都大得惊人。这城里的每一栋楼,每一条街,都浸透了双方士兵的血。

秋天已经来了,冬天也快到了。红军城的战斗还在继续,还要打多久,谁也说不准。可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场仗打到现在这个份上,已经不只是一座城的得失那么简单了。它关系到整个战线的走向,关系到双方的士气,也关系到这场战争接下来会怎么打。

你觉得这座城最后会是什么结局?乌军能守到最后吗?还是说俄军会付出更大代价拿下它?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