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技巨头离场背后,谁将接棒中国市场?
2019年,在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一场裁员风波中,不少员工感慨万千:这个曾经科技圈顶流的美国巨头,在中国市场终于黯然离场。要知道,甲骨文当年靠数据库技术打遍天下,自1989年进入中国后,银行、通讯、政府等很多核心系统都仰仗它,赚得盆满钵满。可技术霸主一朝掉队,故事竟这样反转。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信息化刚起步,甲骨文凭借ORACLE数据库成了行业“硬通货”,1986年上市后全球扩张势头猛。进入中国时,国内市场正渴望核心数据技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移动、联通,几乎所有大客户都用它的系统。甲骨文在中国的生意风头无两,巅峰时期中国研发中心员工超过800人,项目遍地开花。可随着互联网浪潮到来,甲骨文逐渐暴露出技术和管理上的短板。它不看好云计算,没想转型,刻板地把中国当成“提款机”,对中国员工和企业频频表现傲慢。
2010年,有关“不用培养中国工程师,只要会操作”的说法让研发团队心寒。中国员工升职几乎无望,工作再努力也只是底层“操作工”。甲骨文在对待企业上更是强硬,2006年中国联通系统升级,没用指定团队就被开天价罚单。2012年国家电网要迁移部分数据到国产服务器,结果甲骨文果断停技术支持,致使部分变电站监控一度瘫痪。技术霸权和管理歧视让中国企业和工程师倍感压制,但也正是这种压力,推动了中国科技公司的觉醒。
说起来,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08年。阿里巴巴刚刚用户过亿,甲骨文突然涨价,将年度服务费从800万涨到2000万,不答应就停服务。马云当机立断,王坚博士带队启动自主研发数据库。不到两年,OceanBase数据库横空诞生。2013年双11,淘宝核心系统首次迁移到国产OceanBase,处理速度甚至比甲骨文快了20%。华为、腾讯也随之跟进,纷纷自主开发数据库。国产数据库用分布式技术赶超国际水平,价格又仅是国外品牌的十分之一,越来越多企业和银行决定“去甲骨文化”。
国家政策也开始推动核心技术国产化。2016年提倡“自主可控”,2017年央行要求银行2021年前核心系统完成国产化改造。工行、招行等大行逐步弃用甲骨文,甲骨文中国市场份额一路走低,到2024年只剩5%。研发团队大裁员,核心用户移除数据库系统,这些动作都证明:甲骨文曾经的辉煌已成往事,而中国自主创新的底气愈发硬实。
回头甲骨文在中国从独霸天下到彻底掉队,离不开技术未能进化,更有傲慢管理埋下隐患。它的故事是典型“霸总翻车记”,背后是中国企业一步一步踢开束缚、自主研发、最终实现弯道超车的真实写照。未来路上,技术突破和企业开放才是长久发展之道,每一份自主创新的坚持,踏踏实实,都是中国力量的体现。经历过这些变革,更多中国企业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掌控的技术,才是最硬的底牌。
-
2025-08-18男人不管差不差钱,40岁后尽量少戴这3种“配饰”,寒酸又掉价
-
2025-08-18今夏必入!3款神仙连衣裙让你美得毫不费力
-
2025-08-18美国科技巨头离场背后,谁将接棒中国市场?
-
2025-08-18直流电机实验装置,直流电机实验平台,直流电机实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