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文化传播人才培养从“无标可循”到“依标前行”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9日讯(记者 杨秀峰)9月7日,由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传统文化宣讲师培训与考核标准》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业内人士表示,作为针对传统文化宣讲人员的团体标准,该标准的正式发布标志着传统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彻底告别“无标可依”的零散探索阶段,迈入规范化、高质量发展的“依标发展”新时代,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长期以来,传统文化宣讲领域因缺乏统一的能力评估体系和培训规范,导致宣讲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传播的深度与广度。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张世平在发布会上指出:“该标准的发布与实施,为国家及市场提供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培训知识体系与传播方法,既能规范队伍建设,又能提升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它确保每一位宣讲师都能夯实功底、强化能力,真正肩负起将传统文化精华准确生动地传递给大众的责任,为行业首次树立了权威标杆。”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龙晓君表示,标准的发布只是起点,推动传统文化宣讲领域实现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才是目标。“这不仅为宣讲师群体建立了统一的能力评判标尺,更以学会的责任担当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她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宣讲正从‘零散探索’阶段迈向‘依标发展’新阶段,这是我们守护中华文脉的创新实践。”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委会理事长徐玉华表示,新标准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其开创性的设计理念与前瞻性的技术应用上。例如,“文化能力雷达图”评估系统,通过政策理解力、专业胜任力、实践传播力与创新转化力四个维度,量化宣讲师的文化素养,让“优秀传播者”不再是模糊的标签,其能力短板与优势一目了然;“知行合一”课程矩阵突破传统理论灌输模式,构建“政策认知→文化理解→技能应用→创新转化”的进阶式成长路径,确保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青少年“文化成长护照”作为专为少儿宣讲师设计的进阶式认证体系,能让文化自信在趣味盎然的体验中生根发芽,助力培养文化传承的“后备军”;“云上文化学院”支撑平台融合AI技术开发智能教学体,建立传播效果大数据监测平台,以科技为培训赋能,让传播更精准、更有效;“动态认证”长效机制打破证书“终身制”,要求宣讲师持续学习以更新知识体系,确保其认知与时代同步,始终站在文化传播前沿。
在以“祛魅与传承:自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学与行”为主题的对话环节中,专家们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标准的现实紧迫性与长远价值。
中国传媒大学阳明书院院长周月亮表示,自媒体时代的信息洪流中,优质内容与劣质内容并存,容易混淆大众视听。而这一标准的出台恰逢其时。他认为,该团体标准的发布将在行业内建立一套内在的高标准,通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切实提升从业者素质,从源头保障高质量传统文化传播内容的产出。
北京正心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正心堂创始人赵一澄直言,当前行业“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大众的文化审美需求在不断提升,“那些粗制滥造、只为博眼球的内容终将被淘汰。”他表示,标准中“初、中、高”三级的阶梯设计,将系统引导从业者“从建立基本认知,到契合中华文脉的根本精神,最终培养出深厚的家国天下情怀”,而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文化赓续。
据悉,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委会将以该标准为核心,推出配套的培训课程及考核系统,并在标准推广、实践应用、持续优化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确保标准真正落地生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
2025-10-11上译英法经典电影《苔丝》(奥斯卡金像奖)
-
2025-10-11【国产电影】女理发师
-
2025-10-11【国产电影】柳毅传书
-
2025-10-11山东32中空锚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