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CN ∷  EN
新闻动态

原来全运会导演是他,不是执导5次春晚张艺谋,也不是女名导哈文

发布日期:2025-11-25 01:28 点击次数:191

11月9号,广州的夜空下,全运会的开幕式真是把全国人民给震撼了一下。

智能机器人敲响那千年古钟,珠江水和维多利亚港的虚拟波浪在舞台上交汇,刘德华一唱《中国人》引得全场一起合唱,现场还有一堆精彩表演,真是看得人热血沸腾!

弹幕区一下子热闹起来了:这次的导演是谁啊?比春晚还厉害呢!

这阵热潮还没消散,答案一公布,很多人都是大吃一惊。

这场盛典的主持人,既不是大家都知道的张艺谋老师,也不是拍《霸王别姬》的陈凯歌,更不是大导演哈文!

其实他是个对年轻观众来说比较陌生的人,叫郎昆。这位66岁的导演,好像一夜之间又火了起来,重新回到了大家眼前。

其实,稍微懂点文艺界的人,听到郎昆这个名字也不会觉得奇怪。他的经历,用行业顶尖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五次当央视春晚的导演,还搞过《综艺大观》《朗读者》这些超火的节目。现在又通过一次全运会的开幕式,为自己的艺术生涯增添了浓厚的一笔。

开幕式虽然结束了,但大家对郎昆的话题还是热火朝天。

大家逐渐好奇地查找他的过往,结果发现这场得到无数好评的盛宴,不过是他三十多年艺术之路上一次平常的操作罢了。

郎昆1959年出生,北京人,中央音乐学院出来的,音乐基础扎实。

1983年刚进文艺部时,谁能想到这个年轻人以后会对中国的电视文艺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

郎昆的才华,第一次被大家瞩目,是在1987年。

他导演的《北京—波恩之夜》不仅在国内拿了全国电视文艺的“星光奖”特等奖,还在国际上赢得了欧广联大奖呢。

这是中国的电视节目第一次在国际上拿到这么大的奖,真是太了不起了!

那年,他去了德国学习高级编导,带回来的不光是先进的制作理念,还有那种勇于突破的胆量。

回国后,他执导的《音乐桥》直接就拿到了美国“艾美奖”的提名。

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因为那个时候,中国的电视人很少有机会在国际奖项上露脸啊。

1990年,郎昆一块儿搞了中国第一个电视综艺节目《综艺大观》。这档节目陪着一代人走过了14年,成了无数人心头的青春回忆。

从做栏目到指导大型晚会,郎昆的才华有了更多的发挥余地。1991年,他头一回当春晚的总导演,就用新鲜的节目安排打破了老套路。

2005年春晚,他推出的《千手观音》简直是把大家都震惊了,直到现在仍然被认为是春晚舞台上的经典!

统计一下,郎昆在1991年、1994年、2005年、2006年和2009年这几年里,五次当了春晚的总导演,这个次数就次于哈文,说他是央视春晚的“顶梁柱”一点儿也不过分。

知道郎昆的人都明白,他一直都不是那种守着老规矩的导演。2015年,他当上了央视综艺频道的总监,随后陆续推出了《中国民歌大会》《朗读者》等一堆文化热播节目。

《朗读者》用特别简单的“文字+声音”方式,创下了当年文化节目收视的纪录,业界都说这是“综艺频道的文艺复兴”。

不光如此,他的才华还涉猎到舞剧和话剧领域呢。

2023年,他导演的大型舞剧《金陵十三钗》巡演了30场,场场都满员;而以非遗为主题的史诗话剧《西去东来》也成了高校戏剧专业学生学习的好样子。

当2024年6月官方宣布郎昆担任全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时,业内人士普遍表示并不意外。

不过对咱普通观众来说,心里多少还是会有点疑惑:一个掌管春晚的导演,能不能应付得了体育盛会那种气势磅礴和宏伟的场面呢?

事实证明,郎昆不仅做到了,还搞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花样。

这场以“圆梦未来”为主题的开幕式,最牛的地方就是把“粤港澳同根”的核心理念巧妙地融入了每一个细节里。

郎昆的团队为了这个开幕式,真是在广州扎了整整一年多,光是关于岭南文化的调研笔记就超过了200页。

在开幕式现场,随处都能看到木棉花、紫荆花、莲花这些很有地方特色的比赛标志。

《沧海一声笑》的旋律里,咏春和南拳的动作刚柔相济,真是把岭南武术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粤剧的大师们用“粤歌”来唱传统戏曲,真是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散落在大湾区各地的文化符号,被郎昆巧妙地串联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传递着同根同源、齐心协力、共享梦想的主题。

科技和传统结合起来,真是这场开幕式的一个大亮点!

开头那段青铜乐器的声音,正是智能机器人敲出来的,把两千年前的古老音乐和现代科技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一个直径55米的大圆形舞台,周围铺了一层水,利用“虚实结合”的技术,把珠江、维多利亚港和伶仃洋的水波都聚在一起,视觉上实现了“三地同脉”的效果。

最令人震撼的圣火点燃环节,火种取自南海1522米深处,被称为“科技之火、环保之火”。在粤港澳三地代表的齐心协力下,主火炬终于点燃了,完美体现了办赛要简单、安全又精彩的要求。

在挑选歌手方面,郎昆眼光真是一点没错。周深和单依纯合唱的那首《天海一心》,他的嗓音听起来特别空灵,再加上虚拟的海浪效果,真的是当晚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

郎昆后来说,他选周深是因为听他唱舒楠的《灯火里的中国》,觉得他的声音感觉壮阔,跟海洋的主题特匹配。

单依纯那细腻的声音就像海浪拍打沙滩,刚柔并济,能很好地互相补充。

刘德华最后压场,表面上看是个巧合,其实是香港那边推荐他的,他正好有空档。

郎昆特意让团队把粤港澳的地标建筑投影到舞台后面,这样刘德华唱《中国人》的时候,立马就把观众的情绪点燃了。

看到那么多好评,郎昆还是挺谦虚的。

他说这成功全靠团队,大家的支持,还有演员和志愿者们的辛苦付出,他只是把大家的智慧给连起来了。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知道他的人都明白,郎昆为了这场开幕式,差不多一年多天天泡在排练场,一天就睡五个小时,和演职人员的会议常常开到半夜。

其实,郎昆这么较真早就不是头一回了。1991年第一次当春晚导演时,为了让赵本山的小品《小九老乐》更接地气,他带着编剧去东北的农村泡了一个半月。

2005年在排练《千手观音》时,他要求21个聋哑演员的动作差错不能超过0.1秒。为了做到这一点,他自己花了三个月时间学习手语。

他每次创作都特别注重细节,这已经成了他的标配。

郎昆作为圈里的老前辈,拿了不少奖,像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特等奖、德艺双馨艺术家,以及文化名家还有“四个一批”人才的称号,真是数不胜数。

他还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兼职教授,他写的《浅谈春节联欢晚会的走向》这篇论文,至今还是许多高校文艺编导专业的教材呢。

不过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很少说起这些奖项。就算这次全运会开幕式火了,他的社交账号还是没更新一条相关的内容,依旧很低调。

开幕式一结束,有网友又把郎昆在2009年采访时的一个片段挖了出来。

那时候他说,导演的任务不是为了炫耀技术,而是让观众看懂故事,体会到真实的情感。

十五年过去了,在全运会的开幕式上,大家又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发自心底的真诚!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