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CN ∷  EN
产品展示

订单增100%,成本降80%!这一板块布局正当时?这些龙头股值得关注

发布日期:2025-09-18 05:20 点击次数:121

技术突破、政策加持与资本涌入正共同推动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一个千亿级市场正在启动。

近期市场除了AI科技板块表现活跃外,固态电池概念也悄然走强。

从行业龙头的“龙泉二号”下线,到多家公司宣布完成400Wh/kg能量密度验证,A股市场对固态电池的关注度急剧升温。

随着板块涨幅已高,投资者不禁疑问:固态电池还有机会吗? 哪些环节最受益?

产业现状,三大驱动力推动产业化进程

固态电池并非新概念,但2025年被认为是产业化关键转折点。

工信部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支持全固态电池技术方向基础研究,中央财政补贴达120亿元,直接推动技术商业化进程。

技术路线已经初步明确。

氧化物路线产业化进度最快,清陶能源第10代半固态电池(360Wh/kg)配套智己L6车型,支持准900V超快充,2025年产能规划超10GWh;

上海洗霸实现LLZO氧化物电解质吨级量产,良品率98%,供货比亚迪刀片固态电池项目。

硫化物路线离子电导率最高,被视为长期最优技术方向。

宁德时代实验室样品能量密度达520Wh/kg,循环寿命超800次,2025年启动量产;国轩高科400Wh/kg硫化物电池已通过200℃极端安全测试,2025年启动装车验证。

市场需求呈现多点爆发态势。

新能源汽车、储能及低空经济(无人机、eVTOL)成为主要增长极。

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半固态)已配套蔚来ET9、小米SU8,能量密度达500Wh/kg;赣锋锂业针对无人机开发的专用电池能量密度超500Wh/kg3。

设备厂商,产业化进程中最先受益的环节

制造业有一个共识:建线先买机,投产看设备。

任何新技术落地的第一步都是建设中试线,而中试线的第一笔大规模投资往往流向设备采购。

目前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清陶能源等电池企业都在积极铺设中试线,这意味着上游设备厂商的订单窗口期已经打开。

先导智能是全球唯一能够提供固态电池全段设备的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70%。

公司具备从电极制作到电池组装的完整工艺链解决方案,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固态电池整线设备。

2025年Q1,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48.7%,海外订单占比升至25%,固态设备订单目标15亿元,同比增长100%。

干法电极设备成为关键技术。

这种新工艺省去了烘烤溶剂的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

先导智能、利元亨已向多家中试线供应这类设备,单GWh设备价值约1000万元。

其他核心设备企业同样值得关注。

赢合科技重点布局干法电极设备、湿法涂布设备和辊压设备,已实现硫化物/氧化物路线的双工艺覆盖;利元亨是国内首家交付硫化物固态电池整线设备的企业。

材料领域,技术壁垒与高弹性并存

材料环节是固态电池产业中的“高赔率”赛道,尤其是电解质材料,直接决定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电解质材料是固态电池的“核心心脏”。

上海洗霸LLZO氧化物电解质良品率达98%行业最高,独供比亚迪刀片固态电池项目;天际股份子公司获《一种硫化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硫化锂产能达500吨/年。

硫化物电解质虽然性能优异,但成本极高。

目前市场价格达200-300万元/吨,行业目标是将成本降至30万元/吨以下。

赣锋锂业硫化锂实现批量出货,天齐锂业50吨硫化锂项目已经动工。

正极材料向高镍化发展。

当升科技量产Ni≥95%超高镍单晶正极,循环寿命超2500次,单吨毛利较传统产品高30%;容百科技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市场份额全球领先。

负极材料主要向硅基负极和锂金属负极升级。

中科电气完成硅碳负极中试线建设,硅含量达30%;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布局锂金属负极,通过辊压成型技术解决锂枝晶问题。

电池制造,从概念到量产的关键突破

电池制造环节正在从技术研发向商业化落地转变,多家企业已经公布了具体的量产时间表。

宁德时代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能量密度目标400Wh/kg。

公司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实验室样品能量密度已达520Wh/kg,循环寿命超800次。

宜宾基地50GWh全固态电池产线2025年Q3试生产,配套理想MEGA等高端车型。

国轩高科硫化物全固态“金石电池”能量密度360Wh/kg,已通过200℃极端安全测试。

公司首条全固态中试线贯通,电池系统进入装车路测阶段,计划2026年量产。

赣锋锂业是全球唯一同时布局三大电解质路线的企业,专利数占国内总量18%。

公司重庆基地硫化物电解质量产线投产,成本较日本低40%。

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搭载东风E70、岚图追光等车型,续航超过1000公里。

珠海冠宇半固态电池已经实现量产出货,清陶能源预中标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亿纬锂能10Ah全固态电池下线。

大众汽车9月8日首次发布固态电池测试车,该车型搭载QuantumScape电池技术。

应用场景,多元化拓展推动需求增长

固态电池的应用场景正在多元化拓展,从新能源汽车向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储能等领域扩展。

低空经济是以3000米以下空域为载体的新型产业形态,固态电池被视为支撑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

亿纬锂能“龙泉二号”电池已适配优必选、大疆等企业的机器人与无人机产品。

人形机器人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及热稳定性有较高要求,固态电池成为理想解决方案。

豪鹏科技转型“AI+固态”能源解决方案,为智能穿戴设备提供小型化固态电池。

储能领域是固态电池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特别是在安全性要求高的场景。

清陶能源预中标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标志着固态电池在储能市场的应用开始起步。

2025年8月国内储能系统招标容量达到47.2GWh,同比增长2158%,环比增长1142%。

今年前8月储能系统累计招标达到144.1GWh,同比增长约216%。

投资策略,把握产业化不同阶段的投资机会

基于产业化进度和技术壁垒,建议按以下顺序关注固态电池产业链:

短期(1-2年):设备厂商最优先受益。

产业大规模量产前,电池厂会提前1-2年定制设备。

关注先导智能、赢合科技等已获得订单的企业。

中期(2-3年):材料供应商迎来弹性增长。

随着技术路线确定和产能扩张,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关注上海洗霸、当升科技、天际股份等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

长期(3年以上):电池制造商享受市场红利。

随着成本下降和应用场景拓展,固态电池将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

关注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赣锋锂业等布局全面的企业。

持仓与仓位管理需要谨慎布局。

建议总资金的30%-40%布局固态电池板块,当前可逐步提升至25%以上仓位。

底仓长期持有(3年周期),辅以波段操作(20%-30%仓位高抛低吸)。

风险提示,产业化进程中的不确定性

尽管固态电池前景广阔,但投资者仍需关注以下风险:

技术路线风险:硫化物与氧化物路线竞争未定,需关注研发进展。

目前硫化物路线存在界面稳定性与硫化氢释放问题,氧化物路线则面临离子电导率较低的挑战。

商业化延迟风险:全固态电池成本目前达2元/Wh(液态电池3-5倍),量产时间可能延迟。

成本高企可能影响商业化进程,需要持续的技术突破来降低成本。

估值泡沫风险:部分概念股动态PE超50倍,需警惕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产业仍处于早期阶段,业绩兑现需要时间,短期内高估值可能面临调整压力。

国际竞争加剧也是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

丰田计划2026年试生产硫化物电池;宝马宣布全球首辆搭载全固态电池的BMW i7测试车型在慕尼黑正式启动道路实测。

中国企业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需要加快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进程。

放眼全球,中日韩欧美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竞争已经白热化。

中国凭借完善的锂电池产业链、强大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的快速迭代能力,正在这场竞赛中加速赶超。

先导智能已向辉能科技(中国台湾)、松下(日本)供应固态电池设备;赣锋锂业、孚能科技的硫化物电池技术指标与丰田、三星SDI差距正在缩小。

2025-2027年将是固态电池产业化落地的关键窗口期,设备订单释放、材料技术突破和电池量产装车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催化剂。

这个十年一遇的产业变革机会,值得每一个投资者深入研究和关注。

#热问计划#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