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CN ∷  EN
新闻动态

马克龙“核讹诈”无效!欧洲风电大梦被稀土“拿捏”,如何摆脱中国依赖?

发布日期:2025-11-21 10:33 点击次数:57

俄乌冲突的一声炮响,彻底打乱了欧洲的能源算盘。过去舒舒服服躺在俄罗斯廉价天然气上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转头求助美国,却发现特朗普总统送来的液化天然气价格高得离谱,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欧洲的钱包正在大出血。

于是,欧洲把目光投向了广阔的海洋。凭借着漫长的海岸线和稳定的西南风,发展海上风电似乎成了实现能源自主的“天选之路”。然而,就在法国刚刚砸下110亿欧元巨资,欧盟雄心勃勃地规划着2050年风电规模翻七倍的宏伟蓝图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整个欧洲都紧张了起来。10月23日,法国总统马克龙突然放话,如果中国不取消新的稀土出口管制,欧盟就该考虑启动“核选项”。

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欧洲的风电大梦,怎么就被中国的稀土给“拿捏”了?

马克龙的“核讹诈”为何不管用

马克龙口中的“核选项”,指的是欧盟在2023年底才生效,但从未使用过的《反胁迫工具法案》(ACI)。这套法案,当初设计出来是为了对付特朗普政府挥舞的关税大棒。如今,面对美国加征钢铝关税、封锁芯片,欧盟连象征性的反制都不敢提,现在却要拿来对付中国的合法出口管理,这双重标准玩得实在是有点明显。

更何况,马克龙的这番强硬表态,在欧盟内部根本就没多少人响应。德国第一个就不同意。宝马、大众、巴斯夫这些德国巨头,在中国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德国外长甚至准备单独访华,怎么可能愿意陪着法国去“冒险”,万一擦枪走火,最先倒霉的就是德国企业。

匈牙利、希腊这些近年来从中国投资中获益良多的国家,更是持保留态度。就连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倾向于外交解决。因为谁都清楚,ACI这枚“贸易核弹”启动流程极其复杂,成员国投票、立案、讨论,最快也要一年才能落地。真等到那个时候,法国车企的生产线恐怕早就停了。

欧洲的“阿喀琉斯之踵”

马克龙之所以如此焦虑,是因为中国的稀土新规,精准地戳在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阿喀琉斯之踵”上。法国正大力推进“绿色新政”,计划到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今年电动车的销量已经占到新车总量的三成。可无论是电动车,还是核电、风电,它们的核心部件都离不开一样东西——稀土永磁体。

尤其是被欧洲寄予厚望的海上风电,一台风力发电机,差不多就需要一吨稀土磁铁。没有它,叶片根本转不起来。而全球九成以上的稀土供应,都来自中国。欧洲要想实现风电梦想,就绕不开中国。

欧洲不是没有自己的风电巨头,丹麦的维斯塔斯、德国的西门子,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品牌,技术一流。但它们最大的问题就一个字——贵!中国的风机涡轮机成本比欧洲同行低了三到四成,整机价格也便宜两三成。面对如此巨大的成本优势,欧洲本土企业根本没法打。

选美国还是选中国?欧洲的“送命题”

说起来,中国能在风电领域拥有今天的地位,某种程度上还是被欧美“逼出来”的。当年,西方国家借着环保议题向中国施压,中国却顺势而为,自2012年起将新能源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十几年埋头苦干,不仅装机规模全球第一,还把涡轮机、叶片、稀土磁铁这些核心部件做到了物美价廉。

这下,欧洲彻底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继续用美国的高价天然气?那就等于持续给特朗普政府“输血”,钱包受罪不说,战略上也始终受制于人。更尴尬的是,美国一边向欧洲兜售能源,一边早就和澳大利亚签署了稀土协议,绕开欧盟自己搞起了小圈子,把欧洲盟友晾在了一边。

那全面转向风电,拥抱中国的设备呢?这似乎更让欧洲难以接受。因为风电背后,是一条从发电、输电到储能、电动汽车的完整产业链,而中国在这些领域几乎都已占据优势。如果欧洲全面倒向中国技术,那所谓的“能源自主”,不就成了一个笑话,等于把整个未来的能源产业链拱手让人吗?

结语

其实,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在10月21日长达两小时的视频会谈中,中方已经表示,出口管制并非封锁,更不是针对欧盟,还为合规企业开通了绿色审批通道。中国过去几十年,几乎是顶着巨大的环境代价和能源成本,“亏本”向全世界供应稀土。现在加强管理,既是保护珍贵的战略资源,也是在维护国家安全,合情合理。

说到底,马克龙的强硬姿态,更像是被逼到墙角后的焦虑呐喊,是在向国内选民表演“我正在为法国争取利益”。但贸易不是战争,威胁解决不了产业逻辑问题。欧洲的困境,根源在于过去几十年为了省事,主动放弃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如今要想补课,光靠喊话是没用的。法国计划2026年建成的稀土精炼厂,那点产量也只是杯水车薪。真正的出路,或许只有一条:放下身段,冷静地与中国对话,同时踏踏实实地进行长期投资,重建自己的产业链。否则,欧洲的能源自主,永远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