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放大招!“征信污点”可一次性清除,这些人有救了!
“受疫情影响的征信逾期记录,将获得一次‘洗白’机会!”
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宣布,央行正在研究实施一次性个人信用救济政策,疫情以来逾期、欠款金额达标且已全额还清的个人,相关违约记录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政策预计明年初正式落地。
这波操作直接给千万受困者送上“信用重生” 礼包,彻底打破 “一次逾期,5 年受限” 的困境!
谁的征信有救了?
不是所有的逾期记录都能被“洗白”,新政的适用范围有着明确界定,精准瞄准真正遭遇困境的群体:
时间限定在疫情以来,针对的是不可抗力导致的暂时性逾期,排除主观恶意违约;
逾期金额有明确标准(具体额度后续将公布),且必须全额还清所有欠款,才算符合条件。
潘功胜特别强调,政策旨在帮助“受疫情等不可抗力影响”的人群,体现了金融管理的人文关怀。
何时开始执行?
对于急切等待信用修复的人们来说,政策时间表至关重要。
潘功胜透露,这项政策将在履行相关程序后,于明年初正式执行。
目前,人民银行正在会同金融机构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系统升级,确保政策平稳落地。
这意味着,最快在明年年初,符合条件的个人就可以向金融机构申请信用修复,摆脱不良记录带来的困扰。
政策创新的三大战略考量
征信系统是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20多年来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疫情属于“不可抗力”,传统的征信管理规则需要在这种特殊时期展现一定的灵活性,避免“误伤”因客观原因陷入困境的诚信群体;通过“特例”推动征信体系从“惩罚性”向“修复性”转型,完善信用重建机制;通过金额阈值、全额清偿等硬性条件,实现了“帮助修复”与“保持约束” 之间的平衡,既展现了征信管理的温度与精度,又防止道德风险。
更多金融利好
除了信用救济政策外,潘功胜还释放了多个利好信号。
央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继续实施支持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同时,对虚拟货币的监管仍将保持高压态势,央行将会同执法部门继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的经营和炒作。
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展现了央行在“稳经济、惠民生、防风险” 方面的综合施策。
百万人的“经济身份证”焕新
央行这次出手,直击民生痛点。政策落地后,符合条件者的征信报告将不再显示相关逾期记录,其信贷、就业、消费等经济行为将彻底摆脱“信用污点”桎梏。
这不仅是对个体信用修复的实质性支持,更向社会传递“诚信可贵、改过有期”的积极信号,激励更多人主动履行债务、重建信用。
正如潘功胜所言:“金融管理既要体现力度,也要传递温度。”
此次政策创新,正是中国金融监管在“硬约束”与“软关怀”之间找到的平衡点,为后疫情时代的民生保障与经济恢复注入强心剂。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文中提及人物均为化名,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
2025-11-21泽连斯基:若能和平结束冲突 愿在俄白之外任意地点谈判
-
2025-11-21菲律宾为何突然低调?背后真相让常识全被颠覆!
-
2025-11-21马克龙“核讹诈”无效!欧洲风电大梦被稀土“拿捏”,如何摆脱中
-
2025-11-21企石到英国专业物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