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CN ∷  EN
新闻动态

两家广东银行IPO四度中止,营收与利润缩水背后透露哪些行业危机?

发布日期:2025-11-21 17:14 点击次数:194

两家广东省排队上市的银行,却在上市之路上屡屡受挫,这场“迷宫”让人不禁唏嘘。东莞银行和南海农商银行的IPO审批进度再次因审核资料过期而被烙上“中止”印章,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第二次,而是第四次遭受这种尴尬境遇。说实话,连吃瓜群众都开始替两家银行感到“着急”了。

作为细数今年前三季度的成绩单,这两家的状况并不乐观。营业收入下滑,净利润下降,公允价值收益不振,还搭上了汇兑损失的这条“破船”。东莞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减少9.39%,利润下滑更是达到了20.66%;南海农商银行的情况也不乐观,收入和利润分别缩水8.73%和17.08%。乍一看,这些数字只是单纯的统计,但稍加琢磨,会发现问题其实层层叠叠。钱赚少了也就罢了,更让人担忧的是收益结构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利息收入的下跌趋势,这就像是开车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一起出毛病了——盈利环境恶化的根本问题很难快速解决。

说到营收缩水,就不得不提背后的“锅”债券市场波动和汇率跳跃。两家银行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盈利到亏损,直接被债券市场波动坑得苦不堪言。这些银行本想通过将资金“叠个方块”放在债市捞点更高收益,没想到市场多变,反而成了稳健经营的一纸幻梦。而汇兑损失更像是雪上加霜,外币资产受美元汇率影响严重,人民币自身又玩起了“蹦迪”,让银行的外汇风险管理如同踩钢丝,稍不慎就跌个狗吃泥。

有人问,“那为什么还苦苦坚持IPO呢?”说实话,银行不是不想另辟蹊径,而是现实压着它们喘不过气。东莞银行与南海农商银行也表明,通过上市接轨市场是破补充瓶颈的重要一步。然而市场对中小银行的胃口却显得有些“挑剔”,财务资料过期四次被中止的事例,甚至让人怀疑是不是少了一张“登机证”。两家银行补充的方式目前主要靠“赚钱攒老本”和发行债券,但盈利能力滑坡对内源性补充的支持有限,而市场化融资难度又高得像是爬上珠穆朗玛峰,这就让状况更加捉襟见肘。

其实,中小银行的窘境并不是两家个例,而是一个行业普遍现象。低迷的净息差,“靠债券活着”的收益结构,以及市场化融资的高门槛,都成为这些银行的潜在雷区。说白了,想要从最底层爬到顶尖,难!天!地!知名研究员武泽伟表示,中小银行的补充效率低下,可以通过合理优化差异化监管政策,给予更多工具上的灵活性,让地方国资参与注资,也给这些银行提供喘息空间。

不妨说个大实话,银行想上市也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渴望借助市场的资源托起自己的未来。那些金融政策和市场化机制,真的能稍微多贴合些中小银行的现实需求吗?你说,与银行之间的“博弈”,到最后,谁才是棋盘上的赢家?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